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黄码镇东邻淮安区,南连淮安市工业园区,北接生态文旅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大运河“百里画廊”的重要节点乡镇。近年来,该镇借力益海嘉里、粮食仓储物流中心等省市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的发展契机,积极探索近郊农业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造血功能,精心打造独具本土农产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致力高效种植
描绘“近郊农业”蓝图
秋高气爽,硕果飘香。走进大李村兵华家庭农场的水果大棚里,大片瓜叶郁郁葱葱,个个椭圆匀称、网纹密布的哈密瓜掩映在藤叶间,长势喜人。“我们这里主要种植新疆哈密瓜,每亩产量4000斤左右、收入6000元,一年能挣20多万,这可比在外打工挣钱多了。”种植大户高德山高兴地说。大棚外不远处的池塘边,69岁的高天干正和老战友一起钓鱼,他笑着说:“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我们都喜欢到这里钓鱼。刚才听路过的村民说,旁边友谊采摘园的草莓已经成熟了,明天就把孙子带过来多摘点。”
近年来,大李村党总支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发展主线,大力发展康园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效农业项目,成立淮安市田间人农业有限公司领办该项目,计划形成以水果园、红椒种植、有机蔬菜种植等实体农业为主,垂钓、采摘等休闲农业为辅的产业布局,带动一批本村种植大户,进一步打响草莓、红椒等农业品牌。
“大李村以往都是传统种植模式,现在我们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现代高效农业项目,鼓励农户加强土地流转,盘活村集体资产。”大李村党总支书记李步权表示,村里已建成近1000亩的连片红椒种植基地和规模化草莓、葡萄、哈密瓜种植基地,既壮大了合作社规模,又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
绽放“花卉产业”芬芳
在周陈村境内的清江浦区田园花卉园艺基地里,蝴蝶兰、红掌、凤梨花等花卉竞相开放、姹紫嫣红,让人目不暇接,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芳香。“我们主要培育色彩艳丽的观赏花卉,供应安徽、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的花卉市场,目前年收益近50万元。”基地负责人田华一边忙着剪枝一边说。
去年以来,田园花卉园艺基地与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达成合作关系,由农科所委派指导员定期深入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提升花卉种植水平。“周陈村以前以养猪为主,之前非洲猪瘟对我们影响较大,单一的产业模式风险性太高,我们就想着抓紧调整产业结构,找到了花卉农业这个突破点,目前看来前景还是很好的,同时也有效地带动了村民就业。”周陈村党总支书记王凤飞表示,将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做大做强,同时瞄准花卉观赏、果蔬采摘、农家乐等优势产业,招引优质农业体验项目,发展农旅结合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搭乘直播快车
激活“电商营销”引擎
风吹稻田千重浪,稻穗飘香农家忙。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里,几台大型收割机在来回作业,伴随着不绝于耳的轰鸣声,颗粒饱满的稻谷如小溪般流进“囊”中,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这是我们甘露种植的大米,品种有金梗818、淮稻5号、五月梗,吃起来Q弹软糯、香味浓郁,我们都是层层把控,保证每一粒米均是优等品质。”黄码镇甘露村“红色主播”陈华梅拿着刚采摘下来的稻穗向网友展示。这是甘露村首次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让网友们一起“云”收割,帮助绿色有机农产品通过“云端”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今年以来,甘露村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局限,积极探索新媒体宣传方式,以网络直播间为载体,通过‘小屏幕’打开‘大市场’,让更多农产品插上‘云翅膀’,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甘露村党总支书记张子轩介绍,直播间开播以来,邀请淮安网红“头盔妹”、甘露村干部、种植大户开展直播10余场,对“久逢甘露”品牌以及本土胚芽大米、羊肚菌、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做详细介绍和宣传。首次直播累计关注人数达3570人次,点赞量超过3.3万次,让广大网友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同时,打响了“久逢甘露”农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