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项目!泰州+17

2023年11月12日 14:55:29 | 来源:泰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公布。

  泰州有7项非遗和10项非遗扩展项目入选,至此泰州共有省级非遗48项。

  名单如下

  新增项目

  传统技艺类

  古法铜器制作技艺(铜器制作技艺) 兴化市

  锡器制作技艺 兴化市木杆秤制作技艺 兴化市

  中庄醉蟹制作技艺 兴化市

  溱潼鱼饼虾球制作技艺 姜堰区

  猪头肉烹制技艺(兴化猪头肉卤制技艺) 兴化市

  宣堡小馄饨制作技艺 泰兴市

  扩展项目

  传统音乐类

  民歌(靖江民歌) 靖江市

  传统美术类

  砖雕(戴窑砖瓦雕刻) 兴化市

  传统技艺类

  家具制作技艺(兴化家具传统制作技艺) 兴化市

  酿造酒酿造技艺(米甜酒酿造技艺) 兴化市

  蒸馏酒酿造技艺(大麦酒酿造技艺) 兴化市

  糕点制作技艺(泰州嵌桃麻糕制作技艺) 海陵区

  豆腐制品制作技艺(泰州干丝制作技艺) 海陵区

  面点制作技艺(姜堰薄脆制作技艺) 姜堰区

  汤包制作技艺(曲霞蟹黄汤包制作技艺) 泰兴市

  民俗类庙会(海陵唐甸庙会) 海陵区

  名词解释

  非遗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是指此前已进入上一批非遗项目名录,而在后续一批申报时,由于申报地区和单位不同,只能以扩展保护单位的形式将其申报项目作为扩展名录项目。

  一起来看看这17项新增的泰州省级非遗吧,遮住图释,你能认出几个?

△锡器制作技艺

△木杆秤制作技艺

△中庄醉蟹制作技艺

△米甜酒酿造技艺

△泰州干丝制作技艺

△姜堰薄脆制作技艺

△戴窑砖瓦雕刻

△海陵唐甸庙会

  传统技艺(14项)

  古法铜器制作技艺(铜器制作技艺)

  兴化铜器的品种和样式繁多,制作工艺精湛,形成了百里水乡铜器的一大特色。兴化铜器注重八个关键环节:白煤质量、化铜温度、模具漏气、铜水冷却、铜片画线、剪铜板、铜板打磨抛光、图案雕刻等。铜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祭祀用器,如香炉、烛台、花扦等;二是日常生活用品,如手炉、脚炉、茶壶、汤壶、酒壶、面盆、铃铛、火锅、箱角、门圈等。

  锡器制作技艺

  明、清两代,兴化出产的锡制茶具、酒具、熏具等工艺品在江淮民间非常流行。兴化锡器主要分为祭祀用器和生活用品两大类。“三分做、七分磨”。锡器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熔解、压片、裁料、造型、刮光、焊接、装饰、打磨、雕刻等,甚至还可以用锡包瓷、锡包紫砂、锡镶铜等工艺。

  木杆秤制作技艺

  木杆秤由秤杆、秤钩、秤砣、秤花和秤卡等部件组成。制作工序多达20多道,包括刮圆秤杆、镶嵌秤两端、下系、下刀、固定下刀、校秤、木杆刻度、钻星、割秤星、磨星等步骤。秤杆选用硬度高、韧性强的木料。目前制作的最大一杆秤,杆长2米,可称重230斤。而最小的一杆骨制戥秤,杆细如麻线,最大称重一钱五分,最小称重一分。

  中庄醉蟹制作技艺

  光绪二十四年(1898),时任通商大臣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推荐童氏后裔童德大制作的醉蟹参加南洋(新加坡)物产博览会,荣获一等奖。自此,中庄醉蟹由此名声大噪,每年都有销往东南亚国家的记录。中庄醉蟹选用中堡镇境内吴公湖、大纵湖出产的“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红膏” 大闸蟹为原料。中庄醉蟹制作技艺已经传到第19代传人。

  溱潼鱼饼虾球制作技艺

  溱潼鱼饼虾球的制作主要采用手工,手口相传是其主要传承方式。制作过程包括剔肉、搅肉、拌肉、取茸、烙鱼饼虾球、烧烩等工序。制成的鱼饼雪白粉嫩,形状如同玉璧;虾球色泽金黄,浑圆如珠。因此,溱潼鱼饼虾球被人们誉为“溱湖双璧”。

  猪头肉烹制技艺(兴化猪头肉卤制技艺 )

  兴化猪头肉完美结合了姑苏陆稿荐卤菜的精髓和兴化本土食材,最关键的是独特的老卤汁配方和精湛的卤制工艺。卤制好的猪头肉香、透、清的特点显著。它凭借深厚的口感和文化底蕴,荣获2021年江苏省名特优食品称号,并成为长三角餐饮文化专业栏目《寻味》的非遗推荐品牌。

  宣堡小馄饨制作技艺

  宣堡小馄饨制作技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色:首先,面皮擀制的要求非常讲究。只有将面团擀制成薄如宣纸,几近透明,点火就燃的面皮,才能包制出饱满圆润、浮而不敷、形似银鱼的馄饨。其次,做汤的工艺也非常独特。汤底是用自制的酱油按比例勾兑熬制而成,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口感浓郁、香甜。

  家具制作技艺(兴化家具传统制作技艺)

  兴化家具从原木到成品,需要经过干燥板材、选料开料、榫卯工序、雕刻工序、组装工序、刮磨工序和上蜡工序等多道工序。每个工序又有若干个讲究的制作工艺。制作的家具既有苏作家具的清秀风雅、又有京作家具的端庄厚重,反映出南北不同地域文化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的交汇融合。

  酿造酒酿造技艺(米甜酒酿造技艺)

  兴化米甜酒是一种在清咸丰年间就已驰名的传统甜酒。兴化米甜酒的制作选用本地特产的圆头糯米作为原料。制作过程包括浸泡、清洗、蒸煮、降温、上曲、发酵、压榨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酿造完成的米甜酒色质金黄、清晰透明,香味浓馥、味美醇厚、风味独特。

  蒸馏酒酿造技艺(大麦酒酿造技艺)

  “大麦烧”和“烧酒”就是大麦酒,属清香型白酒,酒度高。以里下河地区盛产的出酒率高的优质大麦作为酿酒的原料,经过浸泡、淘洗、初蒸、焖粮、复蒸、出甑、摊凉、加曲、培菌、糖化、发酵、蒸酒、储存、包装等十多道传统工序酿造而成。兴化大麦酒采用特制的蒸馏器进行蒸馏,将大麦酒去除酒头与酒尾,留下“中段”(酒身),保持原浆精华部分,入口绵甜爽净。

  糕点制作技艺(泰州嵌桃麻糕制作技艺)

  泰州嵌桃麻糕是以天然资源芝麻、核桃、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其制作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使用大小各种工具,麻糕虽小,工序繁多。泰州嵌桃麻糕的口感酥脆甜美,色泽茶黄,条形端正,其中嵌桃是巧妙地将胡桃肉修饰成蝴蝶状,再嵌入芝麻屑中烘烤,蝴蝶造型优美,可赏可尝。

  豆腐制品制作技艺(泰州干丝制作技艺)

  泰州干丝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制作泰州干丝需要选用里下河地区的大豆,经过选料、浸泡、磨浆、煮浆、点盐卤、成型、压榨和保压等步骤,最终形成外表光滑、含水量小、对折90°不断、断面平整均匀且有弹性的豆腐干。将豆腐干切片后再切成丝,粗细均匀,宽厚约1.5毫米,薄如纸、细如丝。

  面点制作技艺(姜堰薄脆制作技艺)

  姜堰薄脆制作技艺包括5个主要的工序流程:发面、揉面、制坯、烘焙和包装。经过五代人的不断改进和加工,姜堰薄脆形成“色泽金黄,薄如冰片;脆而不硬、酥而不腻;入口即融,齿留余香”等特点。目前,姜堰薄脆仍然主要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师徒之间的口口相传是其主要传承方式。

  汤包制作技艺(曲霞蟹黄汤包制作技艺)

  曲霞蟹黄汤包制作至今已有130多年。馅料采用二两毛绒蟹蟹黄和蟹肉,以及上等新鲜猪肉皮、农村散养的草老母鸡、猪膀骨熬制成汤。制作工艺精湛,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皮薄如纸,几近透明。配上好醋和姜丝,更能衬托出蟹味之鲜美。

  传统音乐(1项)

  民歌(靖江民歌)

  随着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吴文化的柔美与江淮文化的粗犷在这里融合,以号子、山歌、小调为雏形的靖江民歌应运而生,并以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音乐风格流传下来,经久不衰。靖江民歌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著名作品有混声小合唱《打豆号子》、男女声对唱《荡湖船》等。

  传统美术(1项)

  砖雕(戴窑砖瓦雕刻)

  戴窑砖瓦雕刻技艺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其主要通过对砖和瓦进行艺术性的装饰加工,雕刻内容主要分为“画像类”和“图纹类”两大类别,以吉祥如意为主题。在雕刻过程中,可以采用阳刻、阴刻、镂空、平雕、浮雕、圆雕、嵌雕和印模等技巧。在雕刻土坯前,画师会先画出各种图案,然后制作出阴、阳两种木模。之后,工匠们会用纸做成托片贴在砖坯上,或者直接在砖上依照画稿勾勒出要雕刻的纹样。最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创造力,精雕细刻,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民俗(1项)

  庙会(海陵唐甸庙会)

  唐甸村位于通扬运河北岸,拥有600多户人口。村中有一座始建于清嘉靖年间的吉庆庵,成为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基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庙会,祭祈上苍为唐甸人赐福,保佑一方平安,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重大民俗活动。海陵唐甸庙会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体育竞技和民间工艺,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舞龙表演,既可单舞亦可双飞,还能群戏,队形多变,绝技频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历史的见证和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泰州人民特有的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供图:泰州市非遗保护中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