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也关乎城市发展的能级和后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面向未来的事业。11月10日,南通市“新征程•新实践”媒体见面会走进如皋,媒体记者深入当地中小学、幼儿园,感受如皋建设“高质量教育县域样板,长三角北翼教育名城”打下的坚实基础。
江苏省如皋中学创建于1902年,是一所百年名校,在校史馆中,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流的办学条件给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了解到,作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从“走班化教学”到“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因材施教”教学体系的建立,再到“学问思辨行”高效课堂模式的推行,不断践行和丰富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这一办学理念。在如皋经济开发区实验初中,学校组建的篮球社、足球社、轮滑社、三门球等20个学生社团组织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之余,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得到全面发展。小学和幼儿园是学生成长之路的基础,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开发区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们在“看见每一个”特色校本课程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如皋市副市长顾凡
“这三年,我们聚焦‘教育公平’,以‘全域均衡、全阶优质’的愿景强保障、提质效,坚持把均衡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惠民的战略举措,系统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皋市副市长顾凡介绍,三年来,如皋教育总投入近9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68所,市一中新校区、志颐小学、如皋师范附属开发区小学、新城幼儿园等一批现代化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将“教学区空调安装”“农村高中实验室升格改造”等列入民生实事项目。
育人,是教育的本质需求和价值诉求。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如皋把“双减”作为“一号工程”,坚持“减负不减质,减负更提质”,统筹课堂和课外管理,实现课堂作业当堂清,课外作业校内清;设计延时服务特色体艺课,打造“订单式”课后服务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学校课后服务师生参与率100%;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100%。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现代化教育的根本力量。如皋出台了《如皋市雉水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教育人才计划,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出台《领军校长评选管理办法》,组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量身定培本土教育人才,大力培育高素质、创新型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引领区域教师快速成长。以“区域统筹、动态调整”的思路,实施城乡教师交流行动,打破体制壁垒,将教师交流经历和工作成效作为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推进城乡教师精准交流。目前,如皋城区学校校长交流比例达100%、中层干部交流比例达75%,普通教师交流比例远超省定标准,优秀人才基本实现城乡均衡覆盖。三年来,如皋全力打造教育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推动“头雁”领航、“强雁”护航、“雏雁”续航,教师队伍更加优质、更显活力、更具稳定性。
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
“我们将以更大力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更实行动建设高质量教育样板城市,以更深情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表示,“以此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更好均衡共享、更加公平合理,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以高质量教育助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龚丹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