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东部粮仓” 藏粮有方 悦来镇2.2万亩水稻丰收

2023年11月10日 10:05:05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保民村的乐鑫新型合作农场,多台联合收割机正按照规划路径收割水稻,满载水稻的卡车从田头一路奔向烘干房。

  今年,悦来镇的水稻种植面积约2.2万亩,种植规模全区领先。该镇是海门区农业大镇,肩负粮食生产重责,为建设好海门“东部粮仓”,悦来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合作农场培育、机械化生产推广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行走在悦来镇广袤土地上,满目皆是丰收之景。

  高标准农田为“粮仓”建设奠基

  秋日的阳光洒在悦南村新平整的近千亩土地上,悦南村党总支书记管慧泉带着记者在田边驻足远眺,她兴奋地说:“现在与农田配套的机耕路、涵闸、水渠都有了,以后播种机、收割机、旋耕机都能直接开到田头,田间灌溉也将畅通无阻,粮食生产将更便捷。”

  近年来,悦来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一直走在全区前列。“十三五”期间,悦来镇率先提出“先流转后建设”“先整治后配套”的做法,即在完成农田建设的基础上,改善土地脏乱差现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建设经验日渐丰富,悦来镇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规划调整、占补平衡与增减挂钩工程、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有机结合,并合理配置生态护坡、生态尾水治理和田间农情监测等新元素,悦来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拥有了规模大、标准高、基础好、集聚度强的先发优势。近三年,悦来镇每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1万亩左右,目前共建成高标准农田9.6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全镇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稻麦比重持续提升。

  今年,悦来镇成功申报南通市级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方项目,将投资800万元开展新一轮建设,包括实施耕地恢复、土地平整、耕地质量提升、田美乡村工程,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灌排渠道岸坡防护等,全力提升全镇的耕田质量、优化田园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东部粮仓”基础。

  新型合作农场为“粮仓”建设护航

  连日来,悦来镇永平村新型合作农场好消息不断,农场内的1240亩水稻颗粒归仓,产量达到每亩640公斤,较去年同比提高8%。“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们2020年成立新型合作农场后就请第三方农业企业托管,使粮食产量节节攀升。”永平村党总支书记孙运勇言语间透着喜悦。

  近年来,悦来镇坚持把更多的土地牢牢抓在村集体手中,支持村集体开展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目前,全镇已建成新型合作农场25家,经营面积共计1.4367万亩。“我们年底前将新增4家新型合作农场,力争明年底实现新型合作农场全镇覆盖,到时经营面积预计将突破2万亩。”悦来镇副镇长姚杰告诉记者。

  在建设新型合作农场的基础上,悦来镇鼓励村集体进行粮食生产,并依托托管联盟,提高粮食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村集体与江心沙农场、美邦科技、金谷谷物等优质经营主体洽谈合作,借助他们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保底分红、利益分成”“固定收益社会化服务”等合作模式,这样既增加村集体收益,又提高粮食产能。

  机械化生产为“粮仓”建设提速

  今年,保民村成功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中心现有农机23台(套),服务面积能达5000亩。“我们的新型合作农场面积约2000亩。过去每到播种、培管、收割等重要农事节点,就会出现农机跟不上的情形,今年有了这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不仅本村的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不成问题,还能抽出时间为其他种植主体提供个性化农机服务。”保民村党总支书记陆丽君说。

  近年来,悦来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速推进“机器换人”工作,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按照购机补贴政策要求,加大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还田机具、高性能收割机等高效环保机具的推广力度,报废一批淘汰的老旧高耗能机具,引进更多智能化机械,并同步开展农机手培训,提升农机手对新式农机具的操作能力。积极培育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采取菜单式和保姆式全托管模式,为种植主体提供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等各环节机械化“代工服务”。鼓励规模较大的新型合作农场进行烘干、仓储、加工等一体化建设,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服务好周边村居的粮食生产工作。截至目前,悦来镇共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家,大中型农机保有量200余台,水稻和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99%,优质稻麦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得以实现。

  (来源: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