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迅哥有约”网络平台投身公益,搭起一个成员4000多人、遍布全国、24小时在线的志愿服务网络;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帮助100多名“问题少年”重新校准人生航向;带领志愿团队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获取案件线索190余条,化解矛盾300余起,解决群众难题2500多件……一组组数据,折射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电子商务产业园派出所一级警长陆迅28年的从警生涯。将公益服务与公安工作链接起来,他致力于探索基层民警参与社会治理新路径。
建起4000人志愿服务团队
“迅哥有约”工作室墙壁上,挂满了从全国各地送来的锦旗。
从警之初,面临繁杂多样的群众诉求,陆迅经常忙得焦头烂额。“老百姓托付的事情必须办好,可民警个人力量毕竟有限。”2006年,陆迅尝试建立QQ群,发布问题、请来自各行各业的群友出谋划策,效果显著。之后他又自费创办“迅哥有约”公益网站,成立志愿服务队,接受群众求助,开展警民共建、普法宣传、政策咨询、公益活动等。寻亲、义诊、义卖……团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经过10余年发展,“迅哥有约”公益服务队已拥有4000多名志愿者,其中近千人是受到陆迅帮助后、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主动加入的。
去年9月28日,陆迅接到一条来自珠海市救助管理站的信息:为年近七旬、与家人失散29年的林月娥老人寻亲。他当即发动志愿者制作寻亲视频发到网上,一场寻亲接力开启,用时半个月帮助这位老人找到了家乡和亲人。
“过去,‘迅哥’是我一个人,现在‘迅哥’是一个团队,更是一个爱心符号。”陆迅说。他们的团队不断壮大,也让爱流动、让爱接力,发出更多的光、散出更多的热。截至目前,这支队伍已处理群众求助2500多件,为困难群体募捐款物价值220余万元;帮18个省份的360个家庭找到失散亲人,为800多个家庭化解亲人走失险情。
“望闻问切”关注青少年成长
2020年2月,未成年的小刚和涛涛(均为化名)兄弟二人因盗窃被警方抓获。得知情况后,陆迅连夜赶至派出所。在教育和普法之后,他加了一个“体验”环节:拿出一件特殊“道具”手铐,让孩子的母亲亲手给两个孩子戴上。一家人深受触动,深刻意识到违法犯罪要付出巨大代价。如今,在陆迅的持续跟进和家庭教育配合下,两个孩子在校学习认真,还经常参加志愿活动。
“孩子的事都是大事,每当接到这方面求助电话,我都希望最大程度解决他们的难题,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陆迅说。作为全省公安系统首家关工委直属关爱工作站——“迅哥有约”关爱工作站的负责人,他还牵头在宿迁市宿豫区建立12个关爱“窗口”连锁工作站,努力帮助更多未成年人走好人生路。
在这个过程中,陆迅探索总结出“望闻问切—靶向治疗法”——望精神状态、闻他人感受、问自身困扰、切问题症结。他对前来寻求帮助的未成年人分类登记,一人一档、一人一册,已帮助100余名“问题少年”重拾信心、获得新生。今年以来,陆迅已经为50余名未成年人建档立卡,精准纾困解难。
“言传不如身教,让孩子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同时树立向善、向美的价值观。”2018年6月,陆迅创办以亲子家庭为参赛单位的“365好人好事大赛”,目前已吸引1620个家庭参赛、1.2万余名青少年参与,做成好事1.5万余件。
把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家门口
今年4月的一天,陆迅通过公益网络平台接到一条信息:张某的大哥驾车坠河离世,家庭陷入困境;大哥生前借出不少钱,张某多次要债无果,情绪接近崩溃,极可能做出极端行为。情况紧急,陆迅立即找到属地派出所,上门与张某交流,稳定其情绪。随后,陆迅一次次找到欠款人说明利害关系,前后花了两个月,帮助要回大部分欠款。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陆迅把“迅哥有约”公益网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化解矛盾、调解纠纷、宣传反诈、普及法律……充分利用公安机关网格化管理优势,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家门口。
如今,在有关部门支持下,陆迅通过“迅哥有约”网络平台开办网上市民学校,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加强安全宣传,常态化接受群众求助,一批“五老”党员、爱心人士、社区网格员、律师加入进来,积极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前已接受各类咨询2.7万余次,发布预警信息2.6万余条;今年以来,成功化解社区矛盾纠纷400余起,提供各类线索90余条,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8人次。
从警28年来,陆迅一直扎根基层一线,切实履行好推进社区治理、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的职责,荣获“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最美志愿者”“江苏省道德模范”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