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以来,淮安市聚焦民生热点,打造“淮上关爱一件事”改革升级版,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
一大早,市民许寿涛来到淮安经开区枚乘街道办事处办理残疾人补助,在将材料交给街道工作人员后,他就回家安心等待事项办理。他告诉记者,20年前,他由于车祸导致残疾,这些年来,他切身感受到了残疾人业务办理愈发便捷和高效。“以前办理这些手续要跑很多趟 ,但现在办理起来很方便,我只要把材料交给工作人员,两三天后就能拿到补助。对我们残疾人来说,少跑腿就是心愿,现在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市民许寿涛说。
在全面了解残疾人诉求的基础上,淮安市建立了跨部门联动审批服务机制,强化民政、残联、财政等部门的业务协同,将残疾人换证、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以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这一揽子事并联为“残疾人优待一件事”,并且全面实施了就近办、网上办,在区街办两级设立“自然人一件事综合服务专窗”,打造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办理模式。
“‘残疾人优待一件事’改革运行后,申请人在街道的“自然人一件事综合服务专窗”进行申请,并上传相关材料后,残联、民政等部门将进行后台联合审批,减少了群众办事流程,压缩了办理时间,解决了残疾人在办理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淮安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社会事务审批处处长姜琳玲说。
堵点就是改革着力点,心里真正装着群众,才有刀刃向内的勇气。过去申请公租房材料多、手续繁、时间长,淮安市淮阴区住建局紧抓“放管服”改革契机,依托“淮上关爱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平台,牵头开展“公租房申请一件事”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在淮阴区王家营街道,记者见到了前来申请公租房的市民杨女士,“现在公租房申请我觉得很方便,我们只要把所需要的材料提供齐全,然后到街道办的窗口由工作人员为我们办理就可以了,全程不用再多跑腿了,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件大好事。”
打包“一件事”看似简单,背后的流程却并不简单。在淮阴区试点的“公租房申请一件事”,就是通过联合住建局、民政局等多个部门以及相关街道,经过12轮研讨完善,才最终形成了实施方案。
“为了让老百姓少跑腿,进一门办一次事,并能把所有事办成,我们对‘公租房申请一件事’进行了优化流程、简化材料。原先公租房申请需要14份材料,如今只需要提供7份材料就可以了,为申请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淮安市淮阴区行政审批局综合审批科科长陈浩说。
近年来,“淮上关爱一件事”改革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乐享改革红利,为全省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经过三年实践,淮安全市推广运行73个“一件事一次办”,累计约产生35万个应用场景,审批材料、环节、时间分别压减55%、68%、72%,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
(来源:无线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