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无锡吹响“双碳赋能 科创未来”新能源发展“号角”之际,11月2日,第十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CREC2023)重点活动之一——新能源赋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在无锡市滨湖区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车能协同,数智城市”为主题,期间来自新能源、车能路云产业链、科技镇长团等领域的12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科研院所代表齐聚滨湖,对绿色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发展机遇、前沿技术、未来趋势、国际合作等进行探讨,共同绘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蓝图。
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技术正不断以“智慧”赋能的方式,推动汽车产业和城市建设“触网”联动、“绿色”融合。近年来,滨湖区积极携手国家智库、高校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头部企业,优化筑强产业生态圈,努力在协同创新、交流合作、产业导入、强链条补链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论坛中,国际汽车新生态研究院—智能网联生态创新中心和无锡“新能源—碳中和”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智能网联生态创新中心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为无锡市汽车产业服务的重要基础,将作为“百人会”在滨湖区的常设机构,重点围绕无锡市滨湖区发展智能网联生态产业创新开展行业研究、信息服务、活动与产业对接、企业咨询与辅导等工作。无锡“新能源—碳中和”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将以“产城人融合发展”为主要角度,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价值”为重要切入点,为研究探索“双碳”背景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无锡路径提供智力支持。
优质项目纷纷落地,加速产业聚链成群。当天签约的项目涵盖氢能、储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以56.3亿元的总投资额又一次吹响了滨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冲锋的号角。广源动力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预计5亿元,完成投产后单条生产线可日产60000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电芯外壳,单条生产线年销售规模预计达年1.28亿元,根据测算将规划5条产线,年销售额超6亿元。香港东图汽车零部件基地项目总投资达12亿元,旨在数字化赋能智能汽车零部件制造,配套上下游产业链服务,打造集工业数字化操作系统、智能汽车零部件工厂,自动化仓储分拨中心和智能订单及销售平台于一体的高端数字化智能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基地。
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案,为助力新能源产业向更高领域攀升、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滨湖方案”。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清华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国创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能源管理部负责人刘炳、保时捷MHP(上海)管理咨询公司总监谢智桐等围绕“汽车工业发展的动力:创新设计——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碳中和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分时复用,车网互动—— 换出碳中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洞见”等主题,分享了新能源产业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
圆桌论坛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际汽车新生态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晋主持,协鑫能科数字能源技术中心负责人路中培、中国汽研政研咨询中心首席专家朱云尧、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郑隽一以及欣旺达副总裁梁锐,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技术、基础设施、安全、低碳等方向进行精彩阐述,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滨湖区在车能协同、汽车零部件制造、供应链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并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徐尔曼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凝聚行业智慧,为推动汽车与城市、交通、信息、能源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滨湖区将把本次论坛的宝贵成果转化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滨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阶段,滨湖将紧紧围绕无锡新能源和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全方位推动产业攀高向强,深化与知名车企、研究院的合作对接,精准布局新型储能、氢能应用等新风口、新赛道;全流程完善要素服务保障,“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配置资源,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全链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新能源供给体系和新型信息通信网络,实现新能源与生产生活、交通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储势蓄能、固本兴新。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路明杰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