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强磁场”。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深入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以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疏通堵点、纾解难点、解决痛点,实现经营主体满意度和营商便利度“双提升”,强力支撑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为全面、深度展现淮安以营商环境之“优”谋发展之“快”的新实践、新探索、新亮点,淮安市委营商办和淮安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四最”营商环境看淮安》,今天播出第一集《枢纽经济“新高地”催生物流成本“新洼地” 淮安跑出物流运输“加速度”》。
淮安白马湖水域辽阔,水质洁净,水草丰茂,是螃蟹的理想“住处”。养殖大户张广逸选择在淮安区漕运镇投资千亩蟹塘的底气除了优质的水资源,更离不开淮安物流优势的长足发展。淮安区领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广逸说:“现在物流车可以直接到我们养殖塘口,让我们这些养殖户可以做到现捞现发,保证了大闸蟹的品质,节省下来的时间和运转费用,同时也成为我们公司的新优势。未来三年,我们很有信心继续扩大我们的生产规模。”
推进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是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服务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村村通快递”能够有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顺丰快递工作人员沈开锋说:“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全覆盖上门取货,除了按照常规的规定收取货物,针对大的养殖户、种植户,我们还有专车收发货物,确保客户的产品第一时间发出去。”
破解“中梗阻”,走活“一盘棋”。目前,淮安已创成5个农村物流示范(达标)县,建成15个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78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和1325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全市县、镇、村农村物流服务点覆盖率均达100%。
内外发力夯实硬联通,在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的中通物流公司内,物流车进进出出,全自动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来自天南海北的各色货物正在同台共舞,然后发往各自的目的地。
繁忙景象的背后是淮安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将物流产业作为全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据了解,目前已有顺丰、中通、德邦等知名快递(快运)企业落户园区,200多家电商企业在园区落地,形成了以快递(快运)物流业、现代仓储(供应链)业、电子商务产业三大产业为主导的发展局面。2022年园区快递、快运年运转量达20亿件、15万吨,累计建成仓储面积约92万平方米,物流分拨中心无缝对接覆盖全国快递物流枢纽,实现“北有淮安,南有无锡”地位转变。淮安区数字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徐丽说:“下一步园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抓政策、优环境、促发展,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作风,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让企业家们预期更稳、信心更足。”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围绕枢纽城市建设目标,淮安在不断完善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基础上,着力打造的航空货运、高铁客货、内河航运三大枢纽格局基本成型,形成“公铁水空管”统筹发展、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和全国重要客货转换中心。在新一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淮安是京津冀至长三角主轴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与徐州、连云港作为组合枢纽被明确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天合光能(淮安)科技有限公司关务经理王波说:“我们天合光能一期组件已经完全投产,目前走淮安港水路运输每个月大概有300个集装箱,相较于公路运输,每个柜子大约可以节约2000余元,一年可节约800多万,待二期满产正常出货之后,每年通过淮安港水路运输节约的成本将更多。”
地尽其利,物畅其流。数据显示,2022年,淮安社会物流总额1604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显著下降,由2021年的14.4%下降至2022年的13.9%,降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淮安依托区位优势,加快构建立体多元、内联外畅的交通运输网络,着力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枢纽优势,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物流成本“新洼地”、更具竞争力的枢纽经济“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