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提到江苏,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强省、制造大省。其实,江苏也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大省。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牢记殷殷嘱托,从农业大省迈步农业强省,江苏有哪些规划部署?推进农业现代化,江苏又在如何出招?今天的《对话厅局长: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我们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寻找答案。
江苏台记者郝朦:“江苏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这两天,江苏水稻陆续迎来收割。广袤的田野上,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那么今年,江苏‘米袋子’重量如何?能不能继续为全国的老百姓‘端牢饭碗’作出贡献?今天,我们一起拜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
江苏台记者郝朦询问,今年上半年,江苏夏粮总产再创历史新高。今年秋粮形势怎么样,会再次迎来一个丰收年吗?
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表示:“用专业的话应该是面积增、单产增,最后总产也增。全国总共有13个产粮大省,江苏是十三分之一,基本上保持在8100万亩以上,主要的精力就放在怎么样在保证现在粮食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最后来增加总产。生态环境好了,所以米质也提高了,现在优质米已经占到市场的整个总量60%以上,所以江苏的好大米品质在全国的市场,特别在长三角的市场口感品质还是很好的。”
除了米袋子,金秋时节,在各地一年一度的丰收节现场,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应有尽有。盱眙龙虾带火一个产业,数十种口味,满足每一个“嘴刁”的顾客;江宁湖熟菊花吸引八方客流,美食美妆的多样化产品,让游客过足“菊花瘾”……
郝朦问道,这些“苏”字号土特产不仅享誉闻名全国,也带火了当地一方经济。接下来,在继续做好“土特产”的文章方面,江苏还将怎么做?
季辉说:“我们做了‘4+13+N’的一个农业全产业链的方案。这个‘4’,4条千亿级的产业,特色粮油、优质的畜禽、特色的水产,还有蔬菜瓜果也是一条产业;13个,我们叫分产业,比如说龙虾、螃蟹,这些江苏有一定的特色的;还有‘N’,把地方一些好的土特产最后打造成产业。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江苏一批各有特色的,也有规模的乡村的特色产业。 ”
季辉厅长告诉我们,村村有特色,县县有产业的江苏乡村充满活力,不仅让消费者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享受到满满获得感,而且也为有专业背景,有务农情怀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
江苏省农科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数据分析与生长调控协作组成员毛晓娟说:“以前我是一家外企的工程师,现在我主要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调控算法模型,通过‘电脑代替人脑’,让每一类作物都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下。”
江苏省农科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物联网与智能控制协作组成员张兵园说:“针对不同场景、不同作物,开展采摘、巡检、植保等机器人研发,通过‘机器换人’节省人工,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
江苏省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任妮说:“团队的小伙伴有20多个专业背景。我们是一群农业‘码农’,把数据智能写在大地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再苦再累都会觉得非常有价值。”
郝朦问道,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涌现为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力,那么江苏如何做到让更多人不仅“回得来”也能“留得住”,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季辉说:“未来农业现代化成色到底亮不亮,关键要靠这批新农人来支撑。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专门也出台了怎么样培育新农人的指导意见,包括政策上怎样支持。通过专业知识跟现代农业来有机地衔接,我想这批人才可以很快地成长起来。”
今年7月份,江苏发布了《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明确将实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等“七大”专项行动,更有针对性固根基、提效益、扬优势、重创新、增活力、促和美,力争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季辉还表示:“想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展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农业强,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保供,产业要强,产业的链条韧性要强,最后产业的综合效益,市场竞争能力要强,在全国要走在前;农村美,要在农村的乡村规划,公共环境、公共服务,包括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展现江苏水乡的特色;最后是农民要富,通过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行动,要让农民收入实现10年的倍增,腰包要鼓起来,这样才信心满怀,展现出江苏的担当,作出江苏的贡献。”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郝朦 冯水清 张正 何斐 陈忠耀 龚俊杰 李扬 射阳台 编辑/赵黎静)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