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科技是“内力”。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充分发挥资金和政策支持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大对企业在科技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
今年7月,2023年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拟立项目公示。淮安仅有3个项目拟立项,淮安区江苏飞特尔通信有限公司的“5G移动终端多天线抗干扰LTCC滤波器关键技术研发”成功入围,实现了淮安区近三年内省重点研发类项目“零的突破”。
“我们研发团队攻克了一系列LTCC材料和工艺难关,利用先进制程和高精度工艺批量生产多款性能领先的LTCC射频滤波器,打破海外企业对这一领域的垄断,并在众多知名移动品牌得到批量应用。”江苏飞特尔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成龙带着些许自豪的语气说。
江苏飞特尔通信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低温陶瓷共烧(LTCC)滤波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研发型企业。该公司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建立了内部研发中心,至今研发投入近5000万元。公司研发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完善了理论框架和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实现了射频滤波器的批量生产,得到行业顶尖客户的认可。“我们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制定,为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创造了良好环境。”马成龙说。
淮安区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和壮大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牛鼻子”来抓,有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2022年,淮安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家,累计数达到81家,新认定数与累计数均创历史新高,增幅排全市第一。累计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通过数创历史新高。支持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同时,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企业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指导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两年指导培育,该区永安制药于2022年获批“江苏省心血管类原料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四年来全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实功
走进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机器人在不停工作,一派喜人的生产景象。“我们依托区里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特色产业基地的产业集聚作用,从研发到落地的时间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总监陆跃俭告诉记者,目前企业10米/秒的超高速电梯已经研发成功。
优化平台载体加速资源汇集。近年来,淮安区致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发展以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创新型经济模式,高效打造特色产业基地,2022年淮安区“淮安专用设备精密配件特色产业基地”成功获批国家火炬基地,实现了淮安市近四年国家火炬基地评审“零的突破”。目前,该基地现有规模以上精密机械类企业40多家,配套企业100多家,其中在专用设备精密配件原材料供应环节已集聚了淮安江淮炉料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在专用设备精密配件生产制造环节,已聚集双环齿轮、施塔德电梯、乔扬数控等一批骨干企业。在专用设备精密配件流通环节,汇聚了圆通、中通、韵达等一批配套企业,产业发展后劲十足。补齐科创综合体短板,夯实创新平台基础,该区的荣安智创园成功获批市级孵化器。组织8家企业赴南京参加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对接大会,帮助企业和高校专家对接交流技术需求,寻求合作机会。
政策加服务激发创新活力
“多亏了区科技局的支持,帮我们申请了科技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淮安市福美好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都宇说。
政策和服务保障是创新活力的“推进器”。淮安区主动对接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帮助获奖企业获得资金和政策支持。畅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开展贷款贴息工作,积极宣传“淮科贷”政策,帮助企业对接银行申请“淮科贷”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已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淮科贷”152笔,共计7.22亿元。
此外,该区还坚持高位推动,出台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优化支持企业创新的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项目实施效益。成立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努力推动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企业互利共赢、链上产业提档升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政策解读宣讲,积极开展“登门三问”调研活动,切实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涉企政策相关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各项科技服务。开展重点研发企业专项走访行动,进一步规范研发各类台账资料。科技助农持续发力,重点围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服务下沉,全面摸排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宣传各项科技惠农、惠企、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