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南通市海门四甲镇头桥村看到,保鲜库里存放着满满当当的葡萄,待葡萄全部销售出去后,冬季草莓就要“入住”了。
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头桥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千亩草莓产业园、龙游巴道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绿康蔬菜三大产业,2023年预计村营收入超500万元,较去年增加150%。
为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化解农产品“储存难”问题,头桥村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3500立方米的气调保鲜库,同时还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御鲜达农业主管张涛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这里的进出量在二三十万斤左右,主要发往江浙沪。”
在南通巴道水产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已经捕捞到池中暂养待售的螃蟹喂食。据介绍,该养殖基地总承包面积500亩,有10名固定打工的村民,每人每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繁忙时候,还会吸纳20多名临时务工的村民,每人可获得1万元左右的收入。此外,基地每年向头桥村缴纳每亩300元的管理费,增加村营收入15万元,同时,出租土地的村民也可获得每亩900元的土地流转费。“我们基地去年螃蟹产量超10万斤,销售收入近800万元。”基地负责人王光玉开心地告诉记者。
下阶段,海门区四甲镇头桥村将通过党建引领,在产业带动、电商直播、社区治理上打造三大特色品牌,同时携手二桥村、四扬村继续打造美丽农路沿线,依托一村一品和数字农业形成四季花开、瓜果飘香的生态宜居闭环,创建3A级国家旅游景点,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