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记者获悉,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全国首批63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海门成功入选,成为南通唯一、全省两家上榜单位之一。近年来,南通海门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找准乡村振兴“文化纽带”和“经济纽带”的融合点,持续推动文化传播、文创开发、文化旅游等领域破题破冰、出圈出彩,阔步走上了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溯源文脉是基础。近年来,海门统筹乡村振兴战略,致力“张謇故里书写更多张謇故事”,创新提炼打造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将其打造成集文化、旅游、教育、农业、工业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IP。目前,张謇人文记忆轴核心项目——张謇故里景区提档工程,张謇青少年研学基地和青龙港1806景区转型改造等项目建设都已取得显著成效。
海门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全区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5家,图书馆分馆20家,农家(社区)书屋294个,村居文艺礼堂和百姓大舞台159家,已形成以区级“七馆一院”为中心,区镇、村居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设施布局。围绕“张謇故里•诗画海门”主题常态化开展江海文化旅游节、“点亮海门之美”文旅夜市等群众性文旅活动700多项,为居民游客提供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产业是载体。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海门加大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力度,打造体现本地元素,独具特色的乡村、工业、研学等旅游业态,推出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的文旅产业链。同时,海门因地制宜打造“鲜活海门”“海门礼物”等区域公共品牌,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构建起新的文化旅游服务模式,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胡艳 海门台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