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26日,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互联网+跨学科学习"专题研讨会在泰州姜堰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专家学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共话"互联网+跨学科学习"新思想和新路径。省姜堰二中语文教师窦峥,带来了一节智慧课堂示范课。她通过多媒体投屏向学生们展示诗歌作品《秦风·无衣》中的问题,学生们则用平板电脑登录智慧课堂终端,完成自主阅读并上传答题,窦峥再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连线历史老师,解答诗歌的创作背景。原本枯燥的课堂一下子"活"了起来。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教师窦峥说:“就我的语文学科而言,我借力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在课堂上利用现代化技术,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有关专家指出,智慧教育改变了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情境建构,从授导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多样化学习,知识来源由书本为主,转向网络资源并重等。这些转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批判性和建构性,实现知识迁移、问题解决和思维创新。
上海市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跨学科学习"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月芬说:“通过在中小学里面实施这个跨学科主题学习,很有助于他将来面对智能化的时代,他所需要的这样的一种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
窦峥老师的智慧课堂教学仅仅是泰州市姜堰区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泰州姜堰区借助信息技术,从跨学科学习的资源建设、实施路径、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融合创新、深度探索,撬动了育人方式的整体改革。如今,在姜堰各中小学校园,都有了智慧课堂,"互联网+跨学科学习"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教科部副主任叶荣根说:“我们还尝试了主题式的跨学科学习,就是借鉴了steam教育以及其它的一些项目化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活的时候,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来提出他们的研究主题,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局长申海峰说:“跨学科学习是落实‘五育’并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此,我区借助信息技术,建设跨学科学习支撑系统,创新跨学科学习育人方式,优化跨学科学习评价设计,用智慧之手重塑课堂、重塑学校、重塑教育,撬动育人方式的整体变革。”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王教群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