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生态资源,南京积极推进增殖放流工作。今天(10月25日),13万尾鱼苗在扬子江滨江公园被放入长江。
鱼类增殖放流是恢复天然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有计划地开展放流经济鱼类种苗,可以扩大种群规模,储备足够的繁殖后备群体。此次增殖放流的品种有青鱼、草鱼、鲫鱼、花鲢等。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农业农村办主任林苏红介绍,“今天选择了20多摄氏度的温度,对于鱼苗来说生存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投了大概有13万尾的鱼苗品种。”
一些市民喜欢在江边放生,工作人员提醒,放生前一定要提前向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进行增殖放流报备。林苏红介绍,“我们选择放生的水生物的品种,也一定要是本地种,不能用外来种、变异种或者是转基因的,另外要求依法经过检验检疫,它是合格的、没有病害、没有药物残留、健康的鱼体。”
活动现场,执法部门还对今年以来办理的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中没收的300多套禁用渔具、渔获物等进行了集中销毁。长航公安局南京分局浦口派出所民警崔书豪介绍,“在日常执法工作当中比较常见的有真饵复钩吊具,它的钩数达到了7个以上,放到水里之后,饵料就会慢慢的雾化,雾化之后鱼儿就会吸食,从而上钩。还有投射箭铦耙刺,俗称弹弓射鱼器,这个钩子跟我们平时用的单钩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此外,很多市民关心长江支流也很多,如何知晓自己的区域是否属于禁渔区呢?崔书豪介绍,“江苏的禁捕范围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长江防洪大堤向长江侧水域,第二类是入江口河流一公里范围内的,在我们的长江沿线还有岸边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禁渔标志牌。那么大家通过标志牌就可以看到。”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汤安佶 编辑/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