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盐城市阜宁县沟墩镇三合村到处是喜人的丰收景象,稻谷金黄,大棚成片,鱼虾满塘,道路整洁绿荫成行,村民个个喜气洋洋。近年来,三合村党总支部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持“村民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用心用情把惠民生的事办实、办细、办好,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走进去年落成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大院内,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一字排开,煞是壮观。村党总支书记夏斯林介绍,三个中心占地近千平米。一楼便民服务中心是为村民办事、沟通交流的主窗口,常态化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服务,被大家誉为“最暖心的村民之家”。
“硬件好只是基础,以过硬作风取得过硬的实绩,让村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夏斯林介绍,他们按照镇党委的部署要求,严格坚持党员“三会一课”制度,除完成上级布置的“规定动作”外,还探索创新出集党员学习宣传、实景教育、议事决策、谈心交流与一体的“自选动作”。定期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镇内外的红色基地接受教育,激励他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振兴家乡经济奉献青春和智慧。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总支部依托“支委—村委—党小组—党员”四级网格,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推动“党建带村建、发展为群众”活动。村“两委”全体成员率先垂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此外,村总支部还建立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四个一”(每周开展1次走访、反馈1批意见建议、解决1批“急难愁盼”问题、每季度参加1次“联系群众”主题党员大会)制度,全村68名党员定期深入联系户中收集信息并及时反馈,村“两委”及时梳理分类,依据诉求类别、难易程度分批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来,每位党员开展联系走访都在6次以上,反馈并解决“微难事”112件(次)。
该村党总支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常抓不懈。他们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建设的东风,在党群服务中心西侧建起了高质量的文化活动中心,开设了图书室、棋牌室等文体娱乐场所,全天候开放;在村主要路段建起了10面高规格宣传栏,每月一更新;定期组织文艺宣传演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原来我们闲着没事,总想着打麻将、斗地主,现在一有闲空到文化中心看看书,下下棋,还能欣赏到文艺节目,既增长了知识又愉悦了心身,真是太好了。”村民韩老爹说。
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之路,一直是三合村党总支部的重要工作内容。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将全村3000多亩土地全部承包给种植和养殖大户搞特经种植和特水养殖,腾出800多劳力从事三产或外出务工经商,通过持续打拼许多成了致富能人或“老板级”人物。村民戴元友在延安从事家庭装璜业务,资产总值近亿元,王建东在青海搞土建工程,年产值超千万元。党员陈有才承包本村600亩滩田搞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一跃成了白水塘地区名副其实的“虾司令”。
同时,该村还注重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巩固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全村6条村级主干道全部实现路面硬质化,两旁长绿化,安装路灯近百盏;7条内河全部落实“河长负责制”,定期组织人员清理杂草浮物,常年保持水清岸绿;在村民居住区配备200多个垃圾池(桶),实行垃圾分类,安排专人不间断清运。
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也是三合村党总支部从不放松的工作。他们对全村18户五保、低保和居家服务对象户,除按政策享受应有补助外,在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村“两委”干部都登门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品),重阳节还向镇敬老院送上1000元慰问金。五保老人生病由村负责送医,并安排专人护理。在外经商老板戴海浪连续两年春节为“三类”人员送上猪肉等节礼,养殖大户陈有才也为他们送去魚、虾等食用品。
几年来,三合村党总支部和村委会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实现了“两个文明”双丰收。先后荣获省“卫生村”、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县“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沟墩镇委、政府表彰为“综合先进村”。谈及今后工作,夏斯林表示将务实创新,不断进取,让村级基础更厚实,让村民生活更富裕,让村容村貎更靓丽。(孙晓玲 唐为尚 周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