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珍禽保护区治理“绿色沙漠”有妙方

2023年10月21日 10:43:26 |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蓝天白云之下,广阔的湿地一望无际,不时有鸟儿在水面驻足觅食,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俨然一座野生鸟类栖息的理想家园。10月20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3年计划完成27400亩互花米草治理任务,眼下已完成8500亩,一整套“妙方”将让鱼翔浅底、水鸟翩跹的美丽画卷在此重现。

  号称“绿色沙漠”的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自20世纪70年代被我国引种以来,互花米草在沿海地区迅速扩张。目前保护区核心区面积4750公顷,互花米草呈大面积连片带状分布,已成为保护区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破坏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栖息环境,改变沿海滩涂生态系统结构,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

  为响应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发起的《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该保护区申请了财政专项——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栖息地生境质量提升工程,互花米草治理工程为此工程的子项目,现正在开展核心区中心路和新洋港之间区域,以及三里河和斗龙港之间区域的互花米草治理。

  围绕计划,该保护区将根据互花米草生长现状及地理条件,对工程区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明确工程区的空间体系、功能布局、生态结构、交通组织等内容。在生态优先原则的前提下,注重与现有治理工程措施相融,因地制宜施工。在近海水区域继续发挥互花米草促淤护堤的生态功能;在水源进排通畅欠缺区域通过“深翻”技术清除互花米草;在水源充分区域通过“刈割+水淹”技术控制互花米草;在地势较高区域通过“碾压+覆膜”等技术控制互花米草,开展治理工作。

  “该项工程的实施将保护和恢复滨海滩涂湿地,为珍稀濒危鸟类提供适宜觅食和繁衍的场所,吸引更多丹顶鹤等鸟类前来栖息。”该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建设在一定范围内清除互花米草后,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数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新构建的栖息地将有利于鸟类的觅食和休息,鸟类数量有所上升。同时,有助于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解决互花米草入侵导致的生态问题。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