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用AI技术监测鸟类,南通新增281种物种新观测记录

2023年10月20日 17:52:07 | 来源:江海明珠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交汇点讯 10月20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南通针对勺嘴鹬、黑脸琵鹭、小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在全国率先探索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天候监测与保护。

  传统鸟类监测主要依靠人力,专业要求高,工作量大,对鸟类干扰大。受益于日渐成熟的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技术,南通选择备受关注的湿地水鸟作为主要监测对象,研发出智能监测系统,首批在沿江沿海地区布设了10处鸟类智能监测点位,目前丰利滩涂湿地、东凌湖、开沙岛等6处鸟类热点区已经完成建设,其余4处的建设工作预计本月底前结束。

  “南通市鸟类智能监测系统有着不输人眼识别的监测准确率,相较于传统人力监测手段,大幅降低对鸟类干扰,让全天候鸟类监测变成了现实。”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自然生态所总工程师腊孟珂介绍,该市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南通市100余种鸟类的海量影像数据库,为智能识别奠定基础;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识别算法准确率可达90%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南通市鸟类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复杂场景下的动态多目标监测、识别、分析等软硬件一体化技术,可在不同野外场景下进行实际应用,助力南通建立干扰度低、准确率高、监测周期长的新型水鸟监测体系。

  “鸟类智能监测系统的成功应用,推动南通市生物多样性智能化监测的实际应用、推广和创新。”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钮雪冰介绍,该市将进一步围绕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开展监测形式探索、监测技术研发和监测试点建设工作,全力打造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网络,构建新型、绿色、长效的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体系,为南通市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与保护工作做好支撑。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南通生态环境部门通过近一年观测调查,在各热点区域内年度合计记录到各类生物物种1670种,与上轮全域本底调查数据相比,新增281种物种新观测记录,主要包含中华凤头燕鸥、遗鸥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豹猫、獐等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眼潜鸭、鲮(líng)等9种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珍稀濒危物种;黑翅鸢(yuān)、小杓鹬等8种生态环境指示物种。至此南通全市本底物种记录刷新至3789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达94种,IUCN珍稀濒危物种数达89种,生态环境指示物种数达80种。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处处长唐勇表示,将以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为重要契机,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保护格局,串联长青沙、开沙岛、通州湾、东凌-丰利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放大生态“大斑块”链接效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持续开拓创新探索,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生态环境人的智慧和力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