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逐梦“星辰大海”锻造新质生产力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蓝色动能”

2023年10月19日 16:28:35 | 来源:无锡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诗词中的美好憧憬正逐步照进现实。

  航空航天和深海远洋领域是未来产业中的重要着力点,一直以来,无锡始终聚焦前沿技术创新,以前瞻性视野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朝着“碧海星空”持续深耕、步履不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蓝色动能”。

  逐梦深蓝

  打造海上“移动实验室”

  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无穷的可能。只有充分了解深海环境,积极探索未知,才能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打造未来产业高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和科研力量的强力支撑。

  10月18日,全球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开工仪式在无锡江阴举行。该船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和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共同投入,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负责建造,计划于2025年初交付。

  据了解,船舶总长110.8米,型宽20.0米,排水量约7000吨,设计航速15节,续航力10000海里,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作为太湖实验室“洞—池—湖—海”试验研究体系中的海上核心试验装备,试验船能够实现三大主要功能:一是智能器件、设备与系统海上测试验证与示范应用;二是深海装备关键技术演示验证;三是深远海科学试验作业保障,成功打通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这艘试验船对新型装备海试、试验以及深海试验场的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执行主任何春荣介绍道。

  近年来,无锡将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作为主要阵地,充分利用中船702所、中船探测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以促进深海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海洋安全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深海运载安全(深潜)、深海通信导航(深网)、深海探测作业(深探)等研究方向的重大科技任务攻关,聚力突破"深远海"关键技术,集成多学科研发体系,构建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创新体系。

  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承载了国家和行业的重要使命任务,建成后,将重点保障我国深远海装备战略需求,推动船舶工业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和自主可控发展。太湖实验室将继续瞄准国家深海前沿领域战略需求和地方发展需求,以建立深海技术科学国家战略力量为目标,攻坚关键技术,勇攀科技高峰,为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问道苍穹

  筑梦航空航天产业

  除了打造海洋中的“移动实验室”之外,无锡还将目光投向了浩瀚的苍穹。

  当前,随着智能科技的创新发展,卫星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通信领域里备受瞩目的前沿技术。其中,航空航天产业便是卫星物联网重要落地场景之一。

  近年来,无锡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布局建设专业园区、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招引落地专业院所,依托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一系列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前不久,总投资30亿元的蓝箭航天火箭产业基地项目在无锡惠山区正式落地。作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领军企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与无锡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实践,投资建设火箭高端智能制造基地和相关研发、试验及产业配套设施,打造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关键技术产业孵化、相关供应商聚集的产业集合体。

  蓝箭航天董事长兼CEO张昌武表示:“作为这样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项目,在落地过程中,无论是从空间、资金还是政策协调方面,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关键时刻是惠山区及无锡市政府积极推动项目发展,为项目落地的第一步以及未来发展,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此外,北斗产业旌旗猎猎、正当其时。9月22日,首届北斗空间信息产业无锡创新发展大会举行,会上发布了《梁溪科技城推进北斗空间信息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北斗雄心”、三年为约,仰望星空、叩问苍穹。

  现如今,在航空航天领域,无锡已经拥有上市企业5家,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今年上半年,无锡54家规模以上航空航天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2.5%,呈现出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快速壮大的良好局面。

  新赛道创造新机遇,新产业锻造新质生产力。在逐梦“星辰大海”的漫漫征途中,无锡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无锡智慧”。

  (来源:无锡博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