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在盐城市射阳县沿海滩涂,退渔复垦后首次种植的4600亩水稻喜获丰收。据测算,该地块最高亩产可达1200斤,盐碱地真正变成了丰收增产的良田。
在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沿海滩涂的一片稻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荡漾,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稻秆。几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排排的水稻整齐倒下,沉甸甸的稻穗转眼间变成稻谷装入车内。“我们选择了一些耐盐碱的品种,有金粳818、金陵香粳等等。目前收割产量高的有1200斤,产量低的也有1000斤,比我们预估的要好上两成。”盐城汇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军欣喜地说道。
用好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射阳县积极推动落实“退渔还耕”政策,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改造,运用农业科学技术,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让这片原本从事海水养殖的滩涂改头换面,变成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当时我们接手时土地的盐分是5.5‰,经过我们多次耕翻、淋盐洗碱,现在是1.5‰左右,盐碱地真正变成了良田,我们相信,在未来,这里还会变成高产田!”公司技术人员姜加桂信心十足地说。
(来源:射阳县融媒体中心/李盼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