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100周年,10月18日,在陶行知诞辰132周年之际,由南京晓庄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小先生制100周年暨国际视野下陶行知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韩国庆尚国立大学校、江苏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专家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会议。
南京晓庄学院院长张志华在致辞中说,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对当代中国教育实践有着切实而深远的现实价值,学校将继承与发扬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躬身教育实践,打造富有特色的师范教育品牌,力争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周洪宇在致辞中说,“小先生制”来自陶行知的长期实践探索,是近现代中国本土化原创性的教育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先生制作为一种实践新模式,正在为全球基础教育治理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南京晓庄学院作为我国乡村师范教育的发祥地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在陶研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有益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将持续深化与南京晓庄学院的合作,打造陶行知研究的新局面。
会上,举行了首届“寻找最美新时代小先生”活动颁奖仪式,周洪宇、张志华共同为来自北京、武汉、南京、重庆、石家庄等全国各地的获奖学生代表和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牌。
“寻找最美新时代小先生”公益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南京晓庄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组织,从近20个省份1000多份申报材料中推选出100个典型案例,旨在提升儿童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树立新时代中国儿童新形象,为全国青少年“学陶师陶”树立榜样。
在主旨报告环节,周洪宇教授以《实施“新时代小先生行动”的意义与策略》为题,从历史演变、宗旨任务、活动形式等维度详细阐释了“新时代小先生行动”的内涵。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侯怀银教授以《“小先生制”在中国的命运:回顾与前瞻》为主题,以丰富的史料全面梳理了“小先生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详细分析了“小先生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申国昌教授以《陶行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通过对陶行知在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探索乡村教师培养的实践,深刻全面地解读了陶行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和理念。
在圆桌论坛中,浦口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南京市力学小学校长李琳、武汉市傅家坡小学校长沈青、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唐小俊、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校长杨武围绕“小先生”培养,结合学校有益经验和特色做法,从课程开设、实践活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小先生”培养的特色路径与实践模式。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姚伟 通讯员/刘凯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