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手机等产品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产量不断攀升。2022年,我国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超过130%。而在全球每10台锂电池智能装备中,就有5台都出自无锡。
在一次次技术突破和政策护航中,无锡制造推动国产锂电池智能装备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正成为拉动长三角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创新领航
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行业快速发展与背后的制造装备息息相关。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锂电池生产智能装备的工厂。
一块锂电池的生产需要经过50多道工序,其中为锂电池制造“心脏”的设备——国产卷绕机就是由这里的一台机器生产的。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国外对锂电池智能装备的垄断,不仅让设备的占地面积减少了45%,也让生产效率提升了20%。
不断迭代的国产智能化电池生产装备,不仅助力锂电池产业链跑出“加速度”,也受到不少国外客户的青睐。乔天是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的负责人,他带领的工程师团队为来自欧洲多个国家的客户代表进行技术培训。
“2021年只有10%左右是国外客户,而现在国外客户的占比已经超过一半。这主要源于技术的不断突破。”乔天说,以前在锂电设备生产中,有一对小耳朵叫做极耳,极其容易翻折,会导致电芯短路报废,影响设备生产的良品率,而现在,技术突破解决了这一难题。工程师团队通过对机械结构设计优化,加上仿真算法AI大数据融合,大大降低了极耳翻折问题发生的频次,目前产品良品率达到了99.7%的水平。
“过去生产锂电池这类高端智能装备,主要由欧美、日韩的企业提供,现在我们已经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和集成化的解决方案了。”
尽管已经达到99.7%的良品率,但如何将0.3%的不良产品率进一步压缩,是乔天和工程师团队努力的方向。为此,他们在叠片设备中加入了视觉检测系统,对电池片一层一层拍照检测,一旦发现极耳翻折,就可以立即解决。如今,视觉检测系统已经渗透在叠片设备生产的各个环节,起到了全程监测作用。
政策护航
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精益求精的科创精神,让国产锂电池智能装备走得越来越远。而要在新能源赛道上全力竞速,更需要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无锡萨科特新能源科技公司是一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主要产品为太阳能光伏电池和储能锂电池,今年1—6月出口额近3亿元,同比增长近20%。“预计下半年我们的高压锂电池出口量将持续增大,低压锂电池还会稳步增长,同比会有50%的增量。这也意味着我们要重新搜集出口地的新能源电池技术标准、市场准入、环保要求等许多信息。”公司市场部经理金惠坦言。
为帮助企业护订单、稳预期,南京海关所属无锡海关成立锂电池工作专班,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实时跟进国内外锂电池技术法规动态,指导建立合规危险货物通关体系,确保相关业务合规,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眼下,在无锡市商务局的精心组织下,企业作为无锡交易团中的“新广交”代表在展会现场寻商机、签订单、拓市场,大放异彩。“此次,我们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带来了多款王牌产品,预期达成超1000万美金的销售额。”公司副总经理夏家喜表示。
随着订单的增加,货物通关速度和生产交付能力成为了企业抢占海外市场的关键。对此,无锡海关聚焦企业需求,全力保畅通、足底气。“我们专门开辟锂电池产品‘绿色通道’,通过‘智慧检验’程序实现预约查验、检毕出证,制定‘申报、检验、放行’全流程通关辅导措施,通关时间压缩至8小时内,证书不过夜。”无锡海关驻新吴办事处监管二科副科长唐昊介绍。
“我们专注锂电池隔膜、涂布膜、水处理膜等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制造、销售,海关开辟审核绿色通道后,紧急进口设备、原材料的免税确认缩短一半审核时间,我们目前办理了127台进口设备的免税确认,节约税收成本4510万。”无锡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杨一高兴地表示,“这让我们‘轻装上阵’继续驰骋新能源赛道,这笔省下来的‘真金白银’也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有了更强的信心。”
翻开绿色发展的新序章,新能源产业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锂电池行业更是直接推动着新能源行业发展。今年以来,无锡111家锂电池类生产企业安全出口,货值4.5亿美元,正在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下一步,无锡将在鼓励科技创新、减免税政策、通关便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扎实推动锂电池生产企业稳增长、稳预期、增动能、创增量。
(来源:无锡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