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追忆往昔,70年前,正义之师用钢铁意志夺取了伟大胜利;现如今,志愿军战士们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苏客户端联动江苏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与抗美援朝老兵一起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更懂和平的珍贵。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聆听时任志愿军26军78师独立营侦察排侦察兵侯炳荣讲述炮弹落下,他死里逃生的故事……
“我们一个连130多号人,只活下来30多个。我的手指就是在朝鲜下浦里冻没的,右边的耳朵也冻得没知觉,好在没全废……”在江苏靖江西来镇龙飞村一间农家小院里,记者找到了如今已88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侯炳荣。提及当年,老人看着外面下着的大雨,坚定地说:“那时候很艰苦,但是我们最终把美国人赶回去了,把敌人阻挡在三八线外。抗美援朝,我从不后悔。”
侯炳荣出生于1933年4月。18岁那年在地里种棉花时,听闻村里正在动员“好男儿当兵保家卫国”,侯炳荣二话不说立即报名。当晚有志青年们便到村里集合,隔天一起到姜堰报到。之后几经辗转,侯炳荣于1951年10月抵达辽宁省丹东市等待渡江。
侯炳荣时常想起解放军渡过鸭绿江的场景。那时候,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战士们背起重达60多斤的背包,在嘹亮的军歌声中,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侯炳荣记得,鸭绿江上原有的铁桥被敌机炸毁,部队只能从临时搭建的浮桥通行。那时候,没有人害怕,千千万万张年轻的脸上写满了“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坚定。
战争远比电影里要惨烈与无情。“有一次,一颗炮弹直接落到了我和战友身边,万幸的是,我掉进了旁边约两层楼高的山沟,背包又正好护住了我的头,这才死里逃生。”回忆往昔,侯炳荣仍有劫后余生的感觉,但让他痛心的是,当时他身后的三名战友都牺牲了。
到达营地后,侯炳荣被安排在了侦察连,主要负责趁夜潜入敌军察探敌情。1951年11月,侯炳荣所在的一连被安排驻守朝鲜下浦里,防止敌人进一步入侵。山路崎岖,积雪厚的地方有1米多深,在这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中,大家还要躲避敌机的袭击,死伤惨重。撤出下浦里时,侯炳荣在途中被冻伤,右手小指第二节被截除。
“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政府对我们也很关心,各项保障政策都很到位。”说起现在的生活,侯炳荣很是满足。他每天精心打理自家的菜园子,生活十分充实。
(来源:靖江市融媒体中心/张园 盛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