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可忘却的。这种情结的精神,我们这一代人及后来者都要传承,只有不忘精神,才能兴我中华。”
传承红色薪火赓续精神血脉
对酷爱收藏的李臣星来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一张珍贵的烈士证书被郑重地交到他手中。
赵帮富:我三伯的这个烈士证书,在我这个地方保管几十年了,我奶奶临终时候交给我,要我把它保管好,正好红色文化馆李臣星同志正在从事这项工作。
家属出于对李臣星的绝对信任,也希望这份沉甸甸的烈士证书,在李臣星手中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李臣星:收集红色革命文物,刚开始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随着量和时间的增加,我就发现了许多革命文物背后感人的故事,就有种责任去收集、整理、发掘这些,让更多人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30年来,李臣星曾6次前往沂蒙山革命老区等地,收集的3万多件藏品中,红色文物就有1.5万件,其中有红军时期的路条、各类货币,有罗炳辉将军使用过的马鞍,吴学谦用过的小箱与竹棍,还有八路军新四军使用过的兵器、物品等。
李臣星:皖南事变的日记,当时是在山西一个老兵去世以后,发现了这些东西,这本日记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时代信息,是我们无法用金钱描述的。
泛黄的纸张,手书的记忆。字里行间,是烽烟战火中无畏的精神和不屈的气节。
李臣星:几十年来,我们为了收集红色革命文物,吃了很多苦,跋山涉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也得到了很多各个地方的热心人士的帮助和指引,挖掘了很多有历史意义的故事,发现了很多珍贵的线索,我们更加完整地了解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抗日史。
除了收集红色文物,李臣星还耗时五年,为包括开国将军詹大南在内的300位抗战老兵留下红手印,口述红色回忆。
李臣星:一个老兵是一个故事,一批老兵就是一段历史。随着时间推移,在世的老兵越来越少,特别是老红军就剩十几个了。这些年来我最感觉到对得住历史的,对得住自己的,就是采访口述了几百位抗日老兵对新中国建设的功勋,通过他们的口述,通过他们身上的疤痕,通过他们的手印,我们接触了一个一个真实的故事。
2022年,李臣星从自己上万件红色文物收藏中,精心挑选了300件,在仪征当地的社区和学校布置了红色文物展馆。
李臣星: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把它们都展览出来,就在社区里面、在学校里面、在外地的场馆里面,布置很多的展览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展览了解中国红色革命历史、了解红色故事。
唤醒沉睡的“红色文物”,讲好动人的“红色故事”,李臣星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路途上,躬耕不息,孜孜以求。
李臣星: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抗战80周年的时候把自己采访的这么多抗日老兵的故事、红手印出一本书,把这些书赠送给各个院校,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我们所从事的这个事的意义,我想这也是我们从事红色收藏传播的最大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