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获得杭州亚运会国象女子项目团体金牌的泰州兴化籍“棋后”侯逸凡又有新身份了,亚运会前正式入职北大,成为体育教研部的一名教师。
两次进入北大
从棋盘到讲台的传奇之旅
作为等级分世界排名第一的“棋后”,侯逸凡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16岁三次夺得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18岁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外交学专业,23岁作为罗德学者进入牛津大学……
在北大读书的那段日子,侯逸凡既是勇攀高峰的棋手,也是货真价实的学霸。她两次获得学科考核第一,于2014年获评“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亲切勉励。
2017年,侯逸凡获得了“罗德学者”的称号,该殊荣被誉为“颁给本科生的诺贝尔奖”,第二年,她进入牛津大学攻读硕士。“读书和下棋都是我喜欢的,我有信心都能做好,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两种思想的火花在我体内碰撞,带给我诸多灵感和快乐。”侯逸凡如是说。
如今,侯逸凡逐渐将生活重心从比赛转移到教学工作中。26岁的侯逸凡,在2020年7月10日正式受聘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体育学院教授,她也成为深圳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2023年,侯逸凡又正式入职北大,成为体育教研部的一名教师。
对侯逸凡来说,做老师,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广国际象棋,让更多学生了解、热爱这门逻辑精密而富有魅力的运动项目。她非常期待有更多新人在赛场上为中国获得荣誉:“我很开心看到亚洲国际象棋的进步,更开心看到中国国际象棋的进步。”
△侯逸凡在国际象棋个人赛上
13年后再次夺金
10月7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国际象棋女子团体比赛落下帷幕。
侯逸凡领衔的中国队夺得金牌,作为队里的“定海神针”,侯逸凡在9轮比赛中获得8分,展现出棋后的绝对实力。
13年前的广州亚运会上,中国选手侯逸凡拿到了国际象棋项目的个人、团体两枚金牌。而在13年后的杭州亚运会上,侯逸凡再次收获了国际象棋女子个人赛的铜牌和团体赛的金牌,所以她在此次亚运会中的女团夺冠属于时隔13年后蝉联冠军,也是国际象棋亚运会赛史上获得金牌和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
△侯逸凡在国际象棋团体赛上
荣誉等身 初心如磐
△侯逸凡荣誉奖状、证书等资料
侯逸凡坚守初心、踔厉奋发,在不懈奋斗中开出绚丽的花朵。她不满13岁即晋升为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14岁晋升男子国际特级大师,是历史上晋升男子特级大师最年轻的女棋手。2010年获世界女子国际象棋锦标赛冠军,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棋后。同年在广州亚运会上为中国国际象棋实现亚运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之后在2011年、2013年和2016年又3次夺得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成为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四冠棋后……
多年来,侯逸凡不仅积极参加家乡兴化举办的各级国象赛事,并多次指导本土棋手,而且还积极宣传家乡。
2017年,侯逸凡以泰州市体育学校教练员的身份获得泰州市文体之星。2019年,被兴化市委、市政府聘为兴化旅游形象大使。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江苏省体育局向泰州市政府发出贺信,侯逸凡为江苏体育代表团夺得群众赛事的首枚金牌,为泰州市增添了一份举足轻重的荣誉。2022年,泰州市承办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侯逸凡也积极投身宣传并支持家乡国象事业发展,对于首次成为省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棋类项目进行指导。
上赛场,是为了心中那份执着
当老师,更多是为了推广国象
侯逸凡,棋路不凡!
来源:新华社 北大人 澎湃新闻 记忆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