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结束,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各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一线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淮安金润印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多台智能倍捻机、精密络筒机等纺织机械正轰隆隆地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忙碌,搬运各色各样的纺织货物装车发往外地,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近期市场需求逐渐增大,我们从10月3日开始恢复生产,保持满负荷状态,加快赶制在手订单,力争做到多产出、多收益。”该公司副总经理王锁告诉记者,目前在手订单比三季度多了近30%,主要来自北京、广东、福建、苏州等地,产品主要用于商标、织带、针织面料等多个领域。据悉,企业1月至8月的生产总值约1亿元,利税1140万元,整体趋势稳中向好。
王锁介绍,当前正处于发货高峰期,企业每天在岗工人约120人,单个松筒生产线日均可产约10吨纱线半成品,经过微捻、染色、络筒等深加工工序,最终制出成品。作为一家以纺织印染为主的生产商,自动化程度已达80%以上,全部产线满负荷的状态下每天可产出15吨成品。“一直以来,我们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不同需求。为确保供应稳定,我们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安排不同班次生产,确保高质高效完成订单。”王锁说。
近年来,在清江浦区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门的帮扶和指导下,金润印染大力推进“智改数转”工作,注重产品和技术升级,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努力用优质的资源和服务奋力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实现高质量发展。“比如这几台瑞士进口的精密络筒机,对我们企业发展起到很大帮助,之前一个班次需要20名工人,现在7个就可以胜任,不光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纱线质量也得到提升。”王锁说,有关部门还为企业争取政策资金补贴,减轻产线改造提升压力。
与此同时,淮安展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车削、无尘、包装等车间也都“火力全开”,一台台机械手臂灵活翻转,配合车削机将倒角后的原材料处理成素管,经过无尘车间的清洗工序,送上OPC鼓芯齿轮装配机形成鼓芯,随后工作人员熟练地将一箱箱成品封装入库。
“每年9月开始,订单就持续增加,为了备足货物,我们在节前分配好生产任务和值班人员,5号开始生产。”公司副总经理屠灿红介绍,四季度订单已经达到2000万支,主要来源于深圳、珠海以及巴西、印度等国内外市场,预计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全年实现2.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0%。
“目前我们共有12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日均包装产量超过2.5万支,且仅需一名包装工人,根据不同订单需求和产品规格,一天可产22-26万支鼓芯。”公司设备科科长谢建平介绍,此前由于技术和设备的缺乏,企业发展较为缓慢。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生产能力,技术团队不断调整工艺参数,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先后自主研发自动倒角机、自动车削机、超声波自动清洗等设备,大幅提升良品率。据介绍,企业研究涂层工艺的自动化改良技术,使得OPC鼓产品通过率由96%提升至98%,年收益增加200万元;去年升级改造两条生产线,月产能增加250万支,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我们还在规划升级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计划采用AVG技术,打通车削、清洗、上料等环节之间的空间限制,加快生产进度的同时,有效避免原料损耗。”屠灿红说,全新配套的车削机以及相关设备已陆续到位,当前在做地面磨平、设备调试等准备工作,预计明年一季度在三号厂房率先启用该技术,实现产线完全自动化。
据了解,1-8月份,全区工业完成入库税金5.7亿元,同比增长155.1%,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全区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3.68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排名全市第三;规上工业完成应税开票销售106.3亿元;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1.45亿元。今年以来,清江浦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产业培育壮大,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厚植产业发展优势,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全力推动项目攻坚突破成势,为全区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