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制造中,“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的各类中国500强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均名列中国同类城市第一。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如今的“江阴制造”也在与时俱进、迎风蝶变。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
于江阴而言,新质生产力虽是一个新名词,但早已在“科创江阴”建设的过程中变得可观可感。 紧紧围绕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江阴着力打造一批 高水平科创平台,推动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力壮大 企业创新主体,助推越来越多的科创“金种子”在江阴开花结果,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江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的“关键一招”。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创先行产业焕新
在江阴市珞珈绿碳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由企业自主开发的全球首条熔盐电解二氧化碳制备高值碳材料示范产线正在高速运转。目前,珞珈绿碳通过该技术生产的石墨烯材料片层更薄、均匀度更高、缺陷更少,应用在锂电池上可让电池充电更快、容量更足,让锂电池快充性能提升10%—30%。
化“气”为宝、点“碳”成金,珞珈绿碳在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孵化而出,核心技术则来源于武汉大学材料与环境电化学实验室。作为江阴与武汉大学的全链条科创服务校地合作平台,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国家战略,推动学校科技、人才、项目资源与江阴企业资本、需求、市场有效对接,在着力解决江阴企业碳资产管理、节能降耗、新产品研发等领域技术难题的同时,助力江阴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今年以来,中心已累计新增项目源20多项、落地科创项目8项、引进国家级人才3人,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正从“实验室”跃上江阴的“生产线”,成为江阴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科创平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也是江阴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江阴围绕“345”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与高校院所共建各类科创平台。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江阴市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优质科创平台相继建成启用,为江阴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创动能。
目前,江阴建有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分别达26家和482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重点实验室3家。
政府搭台“揭榜挂帅” 企业敢干激活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 关键在“质”, 落脚点是“生产力”, 企业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江阴积极打造“霞客之光”揭榜挂帅品牌,聚焦重点发展的“345”现代产业集群,征求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累计发布榜单4批次共509个项目,其中重大专项技术需求8个。在此过程中,江阴已支持“揭榜挂帅”市级项目立项30项,市拨经费4040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累计超4亿元。省级以上对我市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达60个,获得省级以上支持企业创新资金2.8亿元,带动我市企业投入研发资金约16亿元。
创新驱动是成为“新”的源动力。
为让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效率更高、过程更顺畅,江阴分专题、按领域组织实施产学研“双百行动计划”,瞄准“双一流”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与高校院所,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对接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洽谈会、“百企千才高校行”、长三角(江阴)科技创新合作论坛等活动,加强企业与大院大所对接交流,畅通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沟通渠道。
目前,江阴已建成校企联盟493家,每年实施企业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超70项,近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60亿元。
政府搭台、高校院所出智, 企业敢干, 越来越多的“科创江阴”新势力 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兴澄特钢主导修订的中国首个ISO特殊钢国际标准日前正式发布,实现了特殊钢标准领域的“中国突破”。双良集团研发出智能化全钢结构间冷塔系统,成为光伏单晶硅制造行业的首创,可大幅提高节水率、降低能耗。风和医疗专注于微创外科和腔镜手术一次性使用耗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研发强度位于江阴全市企业前列,在国内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
截至目前,江阴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30家,净增数一年翻番;科技型中小企业2071家,实现两年翻番;无锡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入库企业分别达681家、523家、39家,新增三类企业增速列无锡大市第一。
优质企业数量的攀升有效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量,今年1—8月,江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744.81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38.1%,同比增长8.2%。
打造科创T台新地标 培育更多未来产业
当前,江阴正重塑创新格局,聚力打造“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T台,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资源集聚、功能完备”的专业化科创载体,重点推进江阴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港、江阴临港开发区氢能产业园、霞客湾科学城高端交通装备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科技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形成“众创空间—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器—产业园”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让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江阴奔腾澎湃,为江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提供强劲的不竭动能。
(来源:江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