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具有十分独特的审美趣味,能在方寸之间,书写乾坤之空灵与宏博,辽阔与幽远,精微与广大。
金陵六代风流地,艺术才子代不乏人。六朝古都金陵,童迅、孙国柱、杜志强、王建强四位篆刻家,在二十年前因相近的经历、共同的爱好、美好的机缘一起精心筹备了“金陵‘四子古玺’展”展览。今天(10月10日),在南京莫愁湖畔,四位又因同样的原因相约欢聚,携纂刻作品举办金陵“四子印事展”。
二十年的时光沉淀,他们在所选择的艺术道路上,各自都有明确的审美追求,仍然紧紧围绕着篆刻艺术而展开,不随波逐流,坦陈心灵的真实感受,完善地表达艺术理想。辛勤耕耘,初心未改,发展有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童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莫愁印社社长。在篆刻面目逐渐形成独特艺术语言后,他影响带动了近千热爱此道的同伴,行进在篆刻创作之路上,教学相长,他的传拓艺术同样在品种样式上,令人耳目一新。
孙国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甲骨文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理事。十余年来,他往返于古城、陶都间,充分利用物质资源创作了大量紫砂印章和壶具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同时研习花鸟绘画,渐成气象,诸种材质融于腕下,刀笔生花。
杜志强,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自“四子古玺”展后不久,随着兴趣的转移,他逐步进入以探究印谱版本为中心的篆刻史料研究之中,奔波于公私藏书处,竭力探寻,认真阅读,有所心得即付诸文字,乐此不疲。
王建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沿袭其金石书画之长,齐头并进,互为生发,他追求作品构图变化,讲究气韵,追求气格。细腻的工笔与细朱文辉映,粗犷的泼墨与满白文相和,一切都是那么的信手拈来,自然流畅。
他们灯灯相照,互为砥砺;他们嘤嘤其鸣 ,求其友声。这是又一场务实而充满欢愉的同仁展,宛若莫愁湖湖面吹来的习习秋风,温润可人。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已经用40多年的时间,将“篆刻”两字深深镌刻在自己的生命中。本次展览将带给观众们具有时代精神、当代意境、入古出新的艺术体验。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方晨 通讯员/吕欣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