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北大楼是南京大学标志性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鲜为人知的是,51年前,在北大楼旁边,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师生曾经对一座距今1600多年的东晋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推断古墓的主人是东晋时期一位帝王。这就是在六朝考古界颇为知名的“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半个多世纪以来,墓中的出土文物一直深藏在南京大学博物馆,没有进行完整公开展示。10月9日,“帝陵迷踪——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特展”在南大仙林校区展出。
这是一座六朝时期的双室砖墓,由墓门、甬道、主室、侧室甬道、侧室等部分构成。墓甬道内设置两道门槽,主室采用穹窿顶,侧室面积较大,在六朝帝陵中颇为罕见。此墓虽经过盗掘,但依然出土了陶、瓷、金、银、铜、铁、玻璃、玛瑙、水晶等材质各类文物百余件,其中卧龙陶座、卧虎陶座、玻璃杯、金银器等暗示墓主尊贵身份。
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魏美强说:“蒋赞初先生他作为发掘者,对墓主人进行了推测,认为是东晋初年元帝、明帝、成帝、哀帝的4个皇帝之一。在一座墓葬里面,同时出土了有孙吴西晋风格,又有东晋早中期风格,甚至还有东晋中后期乃至南朝风格的文物,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根据唐代许嵩《建康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东晋帝陵实行分区埋葬的制度。其中,鸡笼山,即今南京市鼓楼岗一带所在的西陵陵区,葬有元帝、明帝、成帝、哀帝,四人均以“中兴正统”的嫡长子身份入葬。迄今为止,在南京至少发现了三座东晋帝王陵墓,除了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其他两座分别是1964年在富贵山发现的东晋帝陵,墓主可能是晋安帝司马德宗或晋孝武帝司马曜;1981年在南京汽轮电机厂发现的晋穆帝司马聃永平陵。尽管墓主的身份尚存疑云,但并不妨碍我们从出土文物去感受六朝的芳华和气韵。这组陶榻,高度复原了六朝时祭祀的场景。金珰为古代的一种金质冠饰,据传源自胡服,传唐初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图》中,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等帝王的冕冠上饰有附蝉金珰。仅这件方形蝉纹金珰便彰显了墓主人的身份。展品中这件玻璃制品残件颇为引人注目,经分析,为典型的钠钙玻璃,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
魏美强说:“这个跟当时的波斯、罗马地区产出的一种玻璃非常接近,很可能是跟域外的文化联系有关系,它们可能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或者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到内地,然后成为六朝人的掌上明珠。”
据了解,从2017年起,南京大学全面整理大墓出土的所有文物,编纂成《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一书,即将出版。
南京大学博物馆馆长史梅说:“这个展览的名称叫帝陵迷踪,就是希望大家都过来看看,这到底是东晋的哪一个皇帝的陵,大家就会查找历史。”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黄迪 谢健 编辑/刘璐)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