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0种精彩刷新纪录 “多样”无锡扮靓诗意栖居新空间

2023年10月10日 14:27:28 | 来源:无锡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豚露笑靥,小麂亮倩影,白鹭展翅飞……周末假日,无锡的田野山林、湿地湖泊成为不少市民亲近自然、体验“诗和远方”的绝佳目的地。一个个可爱精灵的惊喜“闪现”,为城市增添了不少灵动和生气。

  历时5年多的调查研究、覆盖无锡全市城区以及山林湖泊的无锡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已记录物种3770种(含种下单元),约占全省已记录物种的54.6%,生物多样性水平居全省第一梯队。无锡,已然成为动植物惬意栖居的重要空间。

  生物多样性调查,是对一个地方的生态系统摸清家底、进行一个全面体检。此次调查显示,无锡不仅物种“家底”丰厚,珍稀濒危保护物种也较为繁多,共发现13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就有95种,包括12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8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

  我国特有物种凹耳臭蛙,我省首次记录于宜兴山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震旦鸦雀,无锡首次记录于江阴窑港口湿地……“近年来,一批无锡市乃至江苏省的新记录物种的发现,不仅仅表明无锡在长江大保护、太湖综合治理、宜兴低山丘陵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同时也为无锡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动力。”无锡市生态环境局自然处处长汤小健说。

  物种记录持续“刷新”,“明星”“旗舰”物种纷纷亮相的同时,无锡生物多样性保护成色也科技范儿十足。

  在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无锡首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在贡湖湾湿地公园揭牌。该观测站观测范围覆盖贡湖湾湿地公园全域,布设的3处高清探头与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鸟类AI自动识别监测系统”实现联网。观测站还引进了国际国内最先进的鸟类AI自动识别监测系统,可进行鸟类智能识别和实时展示,不仅能做到24小时随时监测查看,而且能推动野生动物保护。

  除此之外,调查团队还广泛应用了环境DNA等新技术助力物种多样性分析。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芦昱介绍,生物体在生活当中都会有一些细胞脱落,细胞当中的DNA遗传物质由此进入到我们的环境当中去。“我们用这种eDNA的方法,采集环境中的遗传数据,到实验室去进行测序,最后再跟生物库中的DNA进行比对,就知道环境中具体都有哪些生物物种。”

  经过调查和成果集成发现:无锡是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例如,青头潜鸭全世界目前种群数量仅几千只,此次调查在无锡新吴区大溪港湿地就发现了10只。同时,宜兴低山丘陵是我省陆域野生动植物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这些成果的取得,既得益于无锡境内湖泊、长江、低山、平原俱备的地貌和生境,也归功于无锡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扎实推进。

  近年来,无锡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不断扩大,在划定9大类42块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的基础上,以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保护体系。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已建成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和4处省级森林公园。同时,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规模初现,建成梁鸿、蠡湖、长广溪3个国家湿地公园,以及6个省级湿地公园和 29 处湿地保护小区。通过连通水系,初步形成无锡湿地生态系统“点—线—面”保护体系,保障了湿地栖息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锡的秀美河山更加多姿多彩。“绿水鸟语”的生态画卷在太湖之畔舒展开来……

  (稿件来源:无锡博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