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一条大河蜿蜒而过,清澈的河面像长长的镜子,微风吹过,波光粼粼。河两旁,各色花草树木多姿多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艳丽夺目,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
前不久,江苏省第二届“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候选名单公布,盐城蟒蛇河生态修复名列其中。蟒蛇河是盐城的母亲河,全长25.5公里,上起大纵湖,下接新洋港。实施修复前,水质污染严重,行洪能力弱化、沿岸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有效统筹人居环境,科学保护水乡生态,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正式启动蟒蛇河整治项目,倾力投入修复蟒蛇河这一民心工程。如今的蟒蛇河美景如画,离不开盐都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努力。
贯穿整个盐龙体育公园南北两侧,全长约4.8千米的小马沟生态缓冲区,一头连着盐城市城南污水处理厂,一头连着蟒蛇河。这既是盐都城市区内重要的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也是切实关乎蟒蛇河水质安全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盐都在小马沟景观廊道、盐龙体育公园等项目区域原有水土环境基础上,通过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处理,增加河道曝气增氧、生态浮床、水植缓冲等措施,不断提升河道水体的环境承载能力及自净能力,实实在在提升小马沟水体生态环境。
为切实发挥缓冲区作用,提升小马沟水质安全,盐都还针对性投放草鱼、鲢鱼、螺蛳、河蚌等滤食性动物,以鱼控藻、以鱼净水,进一步改善小马沟水质。同时,在小马沟沿线支流开展河道治理,持续强化小微水体巡查整改,力保小微水体达到污水无直排、水面无垃圾、水质无黑臭的“三无”目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打开。
近年来,盐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相结合,统筹做好治水、治气等各项工作,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三块金字招牌,展现了新时代盐都大地的“最靓颜值”。
扎实开展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行动;实现退渔还湖1.86万亩,再现了“百万水鸟飞平湖”的壮观景象;全面启动大纵湖生态岛试验区建设,编制完善大纵湖外湖湿地修复项目;一河一策对重点骨干河道进行治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100%;轮浚治理农村河道3860公里,创成生态河道221条。……一项项重点工程的落地落实,让盐都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这正是盐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
下一步,盐都将持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品牌,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盐都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高予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