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蟹肥飘香 本地螃蟹抢“鲜”横行致富路

2023年10月03日 15:24:40 | 来源:江海明珠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金秋送爽、蟹肥飘香,河蟹是特色时令农产品。国庆假期已至,河蟹成为市民餐桌上的重头戏。眼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最早的一批本地母河蟹已经上市。通州区的河蟹养殖户们正抓紧备货,据悉,每天有近千只精品蟹销往全国各地,让全国市民可以享受到通州肉肥膏黄的优质河蟹。

  膏肥黄满 蟹香馥郁

  近日,记者在位于通州区西亭镇的蟹家水产养殖场看到,塘口内增氧机正全力运转,工作人员正在对部分水草进行清理。塘口上,捕蟹的网箱、地笼也已检修完毕,河蟹的大规模从9月底已经开始。基地负责人何文成介绍,目前母蟹基本已成熟,公蟹正在进行第五次脱壳,第一批母蟹已在9月25日上市,正巧赶上国庆和中秋。

  本地河蟹虽然不及阳澄湖、大纵湖等地的螃蟹名扬四方,但凭借个大体肥、鲜美细嫩等特点,也深受市民的喜爱。何文成介绍,养殖场共养殖了105亩河蟹,以河蟹套养鱼类的养殖模式,年产优质河蟹2万余斤、优质鱼2000余斤。

图片1.png

  由于今年闰月的缘故,河蟹生长周期更长,加之适宜的生长气候条件,品质和成熟度方面都好于往年。这几天到养殖场询价、订货的电话也是一个接着一个。“我们养殖基本上是纯生态,喂的是海鱼,靠水草的调节,加上净化这一块,肉质鲜嫩。今年产量基本上增到2万多斤,亩产300斤,目前已经有很多外地人来订货。”何文成喜上眉梢,忙得格外带劲。

  技术赋能 做强本地养殖生态圈

  走进通州区十总镇菁乔质选家庭农场,今年他们家的河蟹也产量颇丰,较往年增产10%。

  农场养殖面积51亩,配备独立进排水系统,水质监测设备1套,水质净化池1个等设备。农场主陈亮从2019年从事水产养殖,开始以为小龙虾市场行情不错,结果因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养殖亏本。2020年初,陈亮通过对市场调查,结合自己池塘条件,认识到河蟹养殖特别是走精品蟹养殖之路,打造优质河蟹品牌,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于是,他从2020开始进行河蟹养殖。

图片2.png

  在养殖期间,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对农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结对服务活动,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助力打造精品河蟹。“农业农村局的结对帮扶小组、区水产站确实告诉了我很多有实际意义的经验。比方说他们从种植水草,前期的肥水,再到蟹苗的选择,以及到哪一个季节该怎么预防疾病,怎么去观察螃蟹的健康状况等等之类都涵盖到,现在我自己已经能够通过螃蟹的习性来观察它的健康情况。”陈亮谈及这些,还是难掩内心感激之情。

  政策支持 让本地螃蟹爬得更远

  记者从通州区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通州全区共有河蟹养殖面积6000亩左右,每户规模一般在50-200亩,百亩以上面积的有22户。今年总体风调雨顺,螃蟹规格、质量、产量预计都要好于常年,大规格螃蟹比例将大幅提高。

图片3.png

  通州区水产站党支部书记蒋建斌介绍,当前,正是河蟹红膏育肥的关键时间点,也是河蟹养殖的最后阶段,水产站工作人员逐一上门为养殖从业者送去实用技术,确保丰收。“现在昼夜温差比较大,有时甚至还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池塘缺氧、pH升高、倒藻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段时间里一定要加强河蟹的管理,包括水质调理、水草养护、饵料投喂等,每个环节都是重中之重。养殖户朋友们在管理上还是要始终不能放松。”蒋建斌说。

  与此同时,通州区水产站加大力度解决农户资金、销售难题,通过农产品电商直播平台帮助养殖户拓展销售渠道。在政策扶持上,对于当年新建成的100亩以上规模的生态养殖场奖励20万元,对于起到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养殖场奖励2万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近年来,通州区水产站积极创新和推广河蟹养殖新模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先后集成了“蟹种绿色生态培育技术集成”“河蟹1132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个成果,均获得了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关键生产技术课件,获得省农业农村厅课件评比一、二等奖各一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