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力量源泉在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大扎实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将代表专业特长与群众所需相结合,组建专业代表宣讲团。以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语言,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不同类型的“人大代表微课堂”系列宣讲活动,为“专业代表”提供“专业平台”,不断增强代表与选民的双向联系,提高履职效能、提升监督质效。
汇聚“专业性”人才,增强“微课堂”活力
按照“尊重代表意愿、便于组织活动、小组成员不交叉”的原则,充分考虑代表知识结构、履职能力、地域分布等因素,涟水县人大常委会在317名县人大代表中精选106名代表组建了具有特色又符合县情的财政经济、教科文卫、环资城建、农业农村、政法、企业、食品产业等7个代表组。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开展不同类型的系列宣讲活动,充分发挥代表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省、市人大都对代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鼓励和支持各级人大积极探索代表履职新方式。我们从代表行业领域入手,结合相关行业、专业领域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从事有关专业的县人大代表组成专业小组,分组开展代表活动,能让代表履职更加精准。”涟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泽年表示。
提供“定制化”服务,丰富“微课堂”形式
为了让活动更贴合群众需求,每期宣讲活动开讲前,涟水县人大结合“135”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将征集的群众疑难困惑和代表走访过程中收集的群众需求进行梳理汇总,选择群众呼声高、需求多的内容作为“代表微课堂”的宣讲主题。“借款不按时还怎么办”“房屋漏水,楼上邻居不付维修费怎么办”“夫妻离婚冷静期多久”“有人要我把银行卡卖给他们给我500块钱”等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则交到专业代表小组成员手中。
专业代表们结合代表岗位职责和工作特长,认领群众关心的话题,通过“专业人”讲“专业话”、议“专业事”,有效回应群众诉求和期盼。让人大代表成为联系群众的模范、助力发展的模范,“人大代表微课堂”成为代表履职的“新平台”、选民群众的“新学堂”、代表选民互动的“新家园”。
依托“内行人”优势,提升“微课堂”质效
“今天的课程让我深受启发,水老师的讲课精彩纷呈,既深入浅出,又妙趣横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民法典和民间借贷。”参加“微课堂”的王大爷感慨道。水燕平代表曾获得“江苏省优秀公益律师”“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淮安市优秀律师”等多项荣誉称号,是淮安市人大代表、江苏捍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她表示,“微课堂”是一种很好的宣讲形式,让法律知识更多地被广大群众所熟知并遵守,我以后将继续深耕于专业领域,为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贡献巾帼力量。
“大家手机上安装了反诈APP软件了吗?要是没有的话,我马上帮您安装一个吧,回头您也跟您的邻居宣传宣传”,涟水县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三中队中队长王飞虎在“微课堂”上向群众宣传道。王队长依托自己的专业知识,变身反诈“代言人”,通过“微课堂”,将各种诈骗伎俩用生动的语言展示出来,为群众的“钱袋子”上紧一把“安全锁”,系牢一根“安全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