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雅节俗里,读懂苏式中秋

2023年09月29日 10:35:56 |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斋月宫,烧斗香,走月亮,看石湖串月,抑或到虎丘听听小曲……

  从风雅节俗里,读懂苏式中秋

微信截图_20230929081228.png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今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斋月宫,烧斗香,走月亮,看石湖串月,吃苏式月饼,抑或是到虎丘听听小曲……苏州人把中秋过成了理想和憧憬。

  苏州——这座古老的东方水城,有“中国式浪漫”最婉约典雅的“江南表达”,有小桥和流水,粉墙和黛瓦,有流传数百年的昆曲,有栩栩如生的苏绣,有灯彩、核雕、缂丝……如水般的答案,在这座古老的水城被格外精心地书写。这种书写,绵延千年,在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俗里,被凝聚和提炼。

  千年风雅奏响了水与月的和弦

  中秋月圆,姑苏城奏响水与月的和弦。流水汤汤,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最美交汇,是古意与今韵的和谐相拥。

  苏州是中国大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古城。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苏州的运河遗产——四条运河故道和七个点段,形成了以古城为核心的完整遗产体系。苏州亦是长江沿线重要的现代之都,157.96公里的长江岸线分布在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

  水的乐音时而奔腾豪迈,时而婉约细腻;月的弦歌则是婉转的、愉悦的、神秘的、写意的。大运河几乎和苏州古城同时诞生,孕育了苏州独特的民俗文化,虎丘曲会、石湖串月、宝带赏月等,均与中秋佳节有关。2021年初,苏州启动“运河十景”建设,将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宝带桥、石湖五堤和平望·四河汇集囊括其中,虎丘曲会、石湖串月、宝带赏月等流传了千百年的苏州中秋民俗,不仅得到了妥善的传承,更闪耀出新的时代光辉。

  苏东坡云:“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中秋节当晚的虎丘曲会,自明清以来,便是苏州人与月亮约会的保留节目。秋风飒飒,携家带口,夜游虎丘,看明月当空,听昆曲袅袅,最是雅致,最是惬意。月照塔影,草木婆娑,和着那一声声咿呀婉转的“水磨调”,好一个声色江南!

  苏东坡的晚辈、清代诗人沈朝初极力推荐的中秋必玩项目是石湖串月,推荐语十分的直截了当,“苏州好,串月有长桥。”石湖,在苏州城的西南角,是一大赏月圣地,湖上有座行春桥——便是诗中的“长桥”,桥身有9个环洞。中秋佳节前后,皓月当空之时,9个环洞各映月影一轮于湖水之中,形成“九月一串”的奇观,为浪漫的苏州人所发现,数百年来,竞相观之。

  卧于澹台湖上的千年古桥宝带桥比之行春桥更甚,桥身有53个桥孔,中秋之夜,月亮倒影于桥孔之中,一桥串起53个月亮,瑰丽而又壮观。因此,宝带赏月亦是苏州中秋的民俗之一。

  苏式浪漫圆满了人与月的唱和

  苏州的中秋,不仅是水与月的弦歌,更是人与月的唱和。

  这无与伦比的浪漫,化作了日常,弥散在舌尖,是丝丝缕缕的甜,稠稠的,粘在苏州人的心里。一碗桂花糖芋艿,香甜软糯,滋味缠绵;一包街边的糖炒栗子,新鲜出炉,有点儿烫手,是秋日暖阳一样的酥糯;还有新鲜的水红菱,是跃动在舌尖的那一抹鲜甜;最地道的阳澄湖大闸蟹,差不多也在这个时候,迫不及待地要爬上佳节的餐桌,一期一会,叫人等得心焦……物产丰富的江南,中秋的食俗数都数不完,但最应景的必然是月饼。

  苏式月饼历史悠久,始于唐而盛于宋。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专营糕点的稻香村在苏州创立,苏式月饼制作技艺被收集整理,继而改良创新,传承至今。单为这一块逢着中秋才吃的酥皮馅饼,苏州人都要煞费苦心,将当中的十几道工序拆解开来,做精做透,形成范式。选料、初加工、擦馅、制皮、制酥、包酥、包馅、成型、盖章、烘烤……如此繁琐而又精心地对待这月亮在口腹之中的化身,是苏州人“认真过好每一天”的朴素浪漫。

  月饼里包裹着的,是苏式日常的活色生香,白果、豆沙、玫瑰、芝麻、猪油、金腿、鲜肉……满满当当,是几欲溢出的幸福感。鲜肉月饼的销路最好,每年中秋节前后,各家鲜肉月饼的铺子前总是排起长队,外地游客来了也要凑一凑这热闹。

  一应吃食准备完毕,中秋的家宴就要开始了。一家人齐齐整整,闲聊家常,吃着月饼赏着圆月。早在唐代,苏州人就这么过节了,除了阖家团圆看月亮,还要斋月宫,烧斗香,走月亮。斋月宫是为祈愿生活美好顺遂,家人无病无灾,在庭院里摆好小桌子,向神明供奉月饼、水红菱以及各色水果,燃起香烛,妇女及儿童顶礼膜拜。斋月宫时还有烧斗香的,特制的斗状线香,在明月之下焚于庭院,烟雾飘渺间,小儿女追逐嬉戏,恰似一幅写意画。斋月宫后,家家户户的女眷便要相约到街上走一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就是所谓“走月亮”,相当于中秋节的姐妹city walk了。

  文脉接续掀起了东方水城的狂欢

  古今辉映,文脉接续,千年水城,因水而兴。运河、长江淘洗过江南的时光,而时光之手,则以苏州的民风与民俗,以苏工苏作为载体,展现出它的细腻与优雅。

  千百年来,这样的表达不曾断绝。到了现代,临水而居的苏州人用中秋节前后的两场盛会,来彰显这座城市的古韵与新颜,来诉说胸怀中的“江河”与“湖海”。

  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运河沿线的兄弟城市召集到一起,共享水韵繁华。盛会启幕前,八方宾朋欢聚一堂,夜行宝带桥,在现代光影的助力下,提前预演中秋“宝带串月”的盛景。这已经是运博会与苏州的第三次相遇。过去3年,每年盛会启幕,秋风轻拂运河水,水面映照两岸光影,沿途人头攒动,笙歌不绝于耳,吴语咿呀,向八方来客诉说千年古城的运河情思。

  这里是非遗的秀场、潮流的狂欢,数字科技的火花迸溅,江南文化的魅力四射。包括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运河美食文化展、“丝路与运河的邂逅”国际展、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展、运河非遗展、数字文旅产业展六大主题展区,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魅力开展,犹如流动的盛宴,吸引观者如云。

  另一场盛会是即将到来的长江文化节。自2004年至今,长江文化节远眺6300公里长的长江全流域,以吴越的清歌呼朋引伴,招来青藏的雄浑、巴蜀的瑰丽和荆湘的豪迈,让长江之歌于金秋之际响彻中华大地。

  这场长江盛会,汇聚了来自沿江各省(市)的90多部大戏和150多个民俗节目;推出了“长江颂”系列主题活动;定期举办长江文化高层论坛,交替举办长江流域戏剧家协会座谈会、群众文化学会专题研讨会,承办“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扬子江诗学奖、文学评论奖、“诗歌里的城”朗诵会……实打实的,是一场长江儿女的金秋狂欢节。

  以运河皎皎、长江汤汤,以凉风为信,以圆月为盼,这两场金秋的盛会于细枝末节处,承载着江南文化的美学传统和审美意蕴。这两场盛会,俨然成为苏州的新民俗。

  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江南的金秋,苏州向世界发出邀约。愿这千年的风雅,能与诸君共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