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你了!您在外辛苦了!有空回来看看我们。”
“妈妈在外面挣钱,你在家一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听老师的话,听张校长的话。”
中秋节前,在扬州市高邮县城东北方向二十多公里外,三垛镇司徒小学内的一间活动室内,一场专门为15名留守儿童举办的活动正在举行。通过视频投影,孩子正在和电话那头的母亲对话。
看着眼前这一幕,司徒小学校长张玉明别过身子,摘下眼镜,用手擦了一下眼角,抹去泪水。
面对学校里特殊的孩子们
“我的眼睛闭不起来,也回避不了他们”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到2023年的20年间,司徒小学在校学生从1200多名锐减到63名,有的班级仅五六个孩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原来的司徒镇,被合并至三垛镇成为司徒社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有条件的都带着孩子进城上学了,而条件不允许的只能留守在当地上学。伴随着学生的大量外流,不少老师也离开农村,奔向城市。
那些只能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孩子不爱劳动,不爱学习,沉迷手机,沉迷游戏,状况堪忧。
而那些条件极端特殊的家庭,景象更加令人心痛。
留守儿童写给父母的信
一个10岁的孩子,在校时身上经常有味道,连续多天不洗澡,不换衣服。家访时张玉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地上垃圾无人打扫,孩子们的衣服扔在地上。原来,孩子父亲有过3段婚史,有3个孩子,最后一任妻子也离家出走。
还有一个孩子,父亲生重病,老人已经70多岁,整个家里一贫如洗。老人没有能力教育孩子,孩子每天回家,只能勉强吃饱饭,作业不写,沉迷手机。
“看到这些孩子的真实状况,我的眼睛闭不起来,也回避不了这些孩子。”张玉明1988年开始工作,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已经35年,他坦言,面对这些极端特殊的孩子和家庭,他感到自己必须要做些事情。
他是小学校长
更是特殊留守儿童的“爸爸”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9月22日,记者来到三垛镇司徒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参加了一场庆中秋活动。活动室里,童声清脆动听。15个孩子,在张玉明和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吃月饼,一边背诵古诗词。腼腆的笑容绽放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现场,有孩子跟远在外地的父母视频连线,视频那头的父母们,看起来都有些疲倦,见到孩子,满眼带笑,温柔地说:“妈妈想你了,好好学习,等妈妈回去给你带礼物。”
“玉明做这些事,完全是出于乡村教育者的职业良心。”高邮三垛镇教育中心校党总支书记朱荣湖说。
2021年11月,张玉明开始筹划,让那些特殊的留守儿童们吃住在学校里,由学校来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与学习。
而乡村学校本身经费非常有限,孩子们在学校,吃喝拉撒都要钱。
面对困难,张玉明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出了邀约函,邀请社会各界共建司徒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
邀约函得到了许多校友的热烈响应,一名校友捐献了两台价值11000元的空调,一名校友给宿舍购买了12张床铺,还有更多校友以不同方式献出了自己的爱心。装监控、安排人员……春学期还没开学,张玉明就和老师们忙开了,他们利用几间闲置教室,打扫后作为孩子们的宿舍。
张玉明收取的孩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困境儿童,那些家庭遇到极端困境,无人照料的孩子;另一类则是家庭教育有严重问题,家里无法给予健康家庭教育的孩子。通过校内宣传,很快,首批13个孩子就入住了。周一至周五,这13个孩子免费吃住在学校,学校免费为他们配备炊工、晚辅老师、宿管人员。“张校长心很善,他要求我,每顿必须让孩子吃饱吃好。”负责为留守儿童之家做饭的崔付英带着记者参观了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场所。
记者看到,宿舍内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得力,炊工制作的菜肴美味可口,一日三餐,不仅免费,且换着花样做。
“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饭特别好吃,也有老师陪我们做作业。”留守儿童赵同学说道。芦同学今年五年级,来留守儿童之家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里,她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很开心。
张玉明的爱心举动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在当地关工委的关心下,司徒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获得了扬州市关工委立项,每年都有资金支持。高邮市教体局也每年给予资金支持。
“我不是怜悯你们”
他要求孩子有尊严有自信
“我们先把面团压成一个个饼皮,再把馅料包入饼皮内,揉成球、粘上芝麻……”中秋节前,在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室内,后厨阿姨正教孩子们制作月饼。
每逢传统佳节,留守儿童之家总会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做汤圆、包粽子、贴对联。其乐融融的餐桌上,一起分享快乐成长的梦想。
“孩子们的内心是很敏感的,各种活动能驱散孩子们心中的孤单,让他们温暖起来。”学校语文老师陆静告诉记者。
而张玉明对这些孩子的学习绝不放松,如果发现孩子作业没有认真完成,他会狠狠批评。
“孩子,我绝不是怜悯你们,你们一定要有尊严,有自信,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张玉明经常对孩子说的话。
为了保障留守儿童之家孩子们的学习,张玉明专门安排辅导老师晚间耐心辅导他们作业,有了这样的督促,不少孩子改掉了不写作业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虽然地处农村,但不少孩子缺乏劳动锻炼,张玉明带领教职工把校园内的近一亩空地,开垦成菜园,带着孩子们栽种四季蔬菜。菜园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新鲜的蔬菜,也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和收获的快乐,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品味到劳动的艰辛。
暑假期间,司徒小学“校园留守儿童之家”也依然不放假,孩子们留守在校园里,参加系列活动,共同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期。
“希望孩子们在这里有家的感觉,有幸福感。弥补一些他们本该享有的童年。也相信在社会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会越来越好。”张玉明说。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刘冠霖 肖讷 胡迪 谈雷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