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巡展拉萨站开幕式在拉萨群众文化体育中心举办。南京距离拉萨3600余公里,这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第一次将雨花英烈事迹专题展览送上雪域高原。
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雨花英烈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本次展览打造跨地区联合办展新模式,采取“主题+专题”形式,全面展示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特别设立“雪域情、雨花魂”专题篇章,聚焦与西部地区密切相关的30余位雨花英烈及其文物史料,如曾到蒙藏学校传播革命火种的邓中夏烈士,从云南走出的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施滉烈士,第18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乐于泓的妻子丁香烈士,从长期帮助西藏培养师资的南京晓庄学院校史上走出的“晓庄十烈士”等。
诸多珍贵史料通过展览进行展示,其中包括1949年6月26日,最早登载在雨花台举行公祭大会新闻的《新华日报》原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随营学校的校史书籍原件;第18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乐于泓1949年在南京缅怀雨花英烈丁香的日记页面等。
值得注意的是,展柜里有一张西藏著名作家杨星火(原名:杨国华)的南京大学毕业证原件。1949年,在南京的杨星火受到雨花英烈事迹鼓舞,选择投笔从戎,随18军部队进藏,成为了雪域高原享有盛誉的作家。
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介绍,经他此前考证,《西南军事文学》主编杨景民1984年采访杨星火时记录下了这段回忆并且写入书中。展览也展示了书页,其中的内容是:1949年南京刚刚解放时,杨星火在一位帮她捡回课本的解放军战士背包边,看到包着一丛绿草。这位战士告诉杨星火:这是雨花台下的绿草,是浸有烈士鲜血的泥土养育出来的。并且说:解放军很快要去解放大西南了。他要把这束绿草种在被解放了的土地上。
1984年采访时,距1949年已隔三十五年,杨星火仍然清晰记得这段受到鼓舞而参军的往事。筹展期间,胡卓然曾专门奔赴位于成都的杨星火女儿唐雪松家拜访。唐雪松提供了这张毕业证原件。在展览之中展出的毕业证,成为一份感人的历史见证。
展览开幕式现场,来自南京晓庄学院的“小雨滴”志愿者,为观众者演唱了杨星火作词的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蒋雯慧、刘柄岑两位同学用深情的歌声缅怀雨花英烈,和观众们一同载歌载舞,唱出民族团结的“幸福歌”,慷慨激昂的歌声回荡在拉萨文化体育中心上空。
作为本次巡展配套社教活动,近日,雨花英烈事迹宣讲团还走进拉萨市军营,为驻守雪域高原的官兵送上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宣讲,通过情景剧、舞蹈、歌曲等表演形式生动演绎了烈士的动人故事,让部队官兵在这场“沉浸式宣讲课堂”中感受雨花英烈的革命历程和奋斗史诗。
开幕式上,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与拉萨烈士陵园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探索跨地区联动巡展新模式,推动烈士纪念设施高质量发展。该展览将持续展示一个月,期间雨花英烈事迹宣讲团将前往军营、社区和学校等开展一系列社教活动,创新“宣讲+文艺”,进一步促进南京与拉萨两地红色文化交流。
(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