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扬大广陵学院师生奔赴如皋探寻“非遗基因”

2023年09月25日 17:29:03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9月25日),记者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获悉,近日,该学院经济管理系实践团队学生和学生党员前往南通如皋市,采访如皋非遗传承人,深入了解丝毯织造技艺、如派盆景技艺和木偶戏制作等传统工艺,探寻如皋“非遗基因”。

  如皋丝毯织造技艺是如皋的传统工艺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如皋丝毯博物馆内解说员表示“最好的传承就是创新”,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启示,新时代青年应在传承中寻求创新,努力推动非遗文化的发展。

  与如皋丝毯织造技艺同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还有如皋盆景制作技术。如派盆景是如皋的特色盆景,历史悠久,造型与众不同,前人曾这样总结如派盆景的特色:“云头雨足美人腰、左顾右盼两弯半”。2014年如派盆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新,同学们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度交流,了解如派盆景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碰撞出传承与坚守的火花。

  如皋杖头木偶戏是一门包括木偶制作和表演内容的综合艺术,2007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百年来,如皋木偶艺人不断改良制作技术,由最初的五官粗糙、远看神似变为如今的栩栩如生。如皋杖头木偶的传承主要是口口相授的师带徒的方式,具有家族与戏班的特征。通过对木偶戏传人的采访,同学们了解到目前木偶戏剧团的传承大多以家庭为单位,或是家族之内世代传承。如今,在全国各地已有多处学校开班木偶戏相关课程或成立相关社团,年轻一代将在创新中将木偶戏进一步传承与发扬。

  年轻人与非遗的双向奔赴,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带队老师周颜霞表示,此次探寻之旅旨在让同学们深刻领悟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要求,把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以青年之力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赵毅敏 马国庭 编辑/徐玮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