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千里、跨越千年,大运河仿佛一条大动脉贯穿中国南北。在这条动脉的中枢,古城淮安熠熠生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是她满怀荣光的历史注脚;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是她承载梦想的未来蓝图。在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切嘱托中,当下的淮安,正重塑区位优势,逐梦城市复兴,再现“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盛世荣光。
王昊 摄
重塑枢纽 公铁水空齐头并进
初秋时节,大运河畔,千吨货船从霞光中驶出,巨型集装箱像垒放整齐的彩色积木,指挥中心大屏实时显示作业画面……自动化场景背后有一组强劲数据:2022年底,淮安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万标箱,创下2009年开港以来最高纪录,将多年保持的全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水平推向新高度。
“目前,淮安已开通至上海港、宁波港、连云港港三条海铁联运外贸集装箱发送线路。连云港—徐州—淮安作为组合型枢纽城市,日前入选2023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名单。”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永一介绍,未来,淮安港将继续立足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定位,实现年集装箱吞吐量100万标箱目标,支撑淮安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运河贯通南北,枢纽立体构建。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建成通车;京沪高速扩建工程、市区快速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淮安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近年来,淮安聚力攻坚、借力登高,在高铁、航空、高速、港口、城市交通等领域全面发力,上演了交通建设的诸多“淮安速度”,“枢纽新城”的靓丽身姿日渐清晰,“运河之都”的昔日繁华正在重现。
“曾经,奔流不息的大运河造就了淮安辉煌的历史;今天,公铁水空综合发展的淮安,正阔步迈进崭新时代。”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胡彦波介绍,未来,淮安将构建“七纵十二横”普通干线公路网、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建设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络、提升机场综合保障能力,从公铁水空多方面发力,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王昊 摄
挺立脊梁 产业高地加速崛起
“从项目签约到‘五证联发’只用了不到100天,这是淮安新纪录!”提及“淮安速度”,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盛荣生赞不绝口。作为淮安首个超200亿元项目,中天钢铁集团精品钢帘线项目创新利用“并联审+容缺办”机制,首次在0.5个工作日内完成“五证联发”,实现历史性突破。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精品钢帘线150万吨,助力淮安成为全球最大的钢帘线生产基地。在“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淮安中天钢铁精品钢帘线项目进度获省领导点赞。
项目落地“加速度”的背后,是淮安以项目为中心、以效率为导向的项目推进机制——月度通报会办、季度拉练授旗、全年考核奖惩,市县两级重特大产业项目会办、交办,升腾起比拼赶超的发展气场;建立重点项目问题台账清单,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指标、环境容量、能源保障等问题和各类施工矛盾,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在全国首创数字化联合审图,建设“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淮安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催生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现以项目集聚扩总量、以项目突破快发展。统计显示,2022年,全市新招引、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持续攀高,特别是招引50亿级、百亿级项目分别达31个和7个,取得历史性突破;省重大项目数量、年度投资较上年分别翻一番和两番,市重大产业项目数量、年度投资分别增长70%和62%,项目攻坚突破成势。
刘须连 摄
南高齿(淮安)高速齿轮制造项目主齿轮箱10万台下线;总投资120亿元台华新材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年产6万吨PA66项目试产;在巨石集团淮安基地施工现场,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在“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指引下,当下的淮安,正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挺立起产业发展的坚实脊梁。
溯源扬波 文化底蕴历久弥新
今年暑假,2023海峡两岸今世缘“小好汉”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在淮安市新安小学举行,海峡两岸的30名营员整装出发,沿着“新安旅行团”前辈们走过的路,前往南京、武汉、西安等地,传承“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红色精神。
淮安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既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也是“新安旅行团”宣传抗日救亡的出发地,还是刘老庄战斗的发生地。2021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回信,勉励该校少年儿童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更深入地挖掘淮安红色文化,近年来,淮安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电影《童年周恩来》在团中央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精品征集推荐活动中获评电影类优秀作品,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报告文学《新安旅行团》获第五届江苏报告文学奖……一系列文艺精品还原历史、紧跟时代、涤荡人心。
与此同时,淮安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先后打造多条红色经典旅游线路以及体验式、沉浸式红色文旅项目。其中,淮安方特东方欲晓作为江苏首家红色文化大型高科技主题公园,以高科技和沉浸式体验,多维度展示了红色文化的不朽魅力。
管伟法 摄
除了传承红色基因,淮安还全力打造“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品牌,成功举办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和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周等大型主题活动,承办2019央视中秋晚会、淮安国际马拉松赛事,全面启动大运河百里画廊标志性工程,实施西游乐园等重大文旅项目。通过擦亮大运河、淮扬菜、西游记等文化品牌,淮安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接待游客最高年份突破366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最高年份突破470亿元,成功跻身全国五大新晋红色旅游目的地,“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城市名片熠熠生辉。
同心善治 社会图景和谐文明
“多亏了‘码’上议平台,帮我们解决了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问题。”看到小区装好了电动自行车停车雨棚和充电桩,家住淮安生态文旅区绿地世纪城小区的张阿姨赞不绝口。不久前,她看到小区宣传栏“有事好商量—‘码’上议”协商平台推介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扫码进了社区网上协商议事室,将修建停车雨棚和充电桩的建议在网上留言。没料到仅一个星期,她就接到福地路街道办事处协商议事室负责人电话,邀请她参加街道修建停车雨棚和充电桩专题协商议事会。会上,住建、城管、公安、消防等多部门联合协商,商定在街道所辖小区内新建41个停车雨棚和1902个充电桩,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
“我们为全市每个基层协商议事室建立专属二维码,方便广大群众以扫码形式反映自身诉求、表达最真实想法,积极参与协商议事活动,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淮安市运用政协平台征集各渠道反映的情况超18.2万个,已成为继“12345”便民服务电话、“精网微格”入户调查以外的第三种收集群众意见的重要渠道。对各渠道反映的情况,市政协按信访求决、涉法涉诉、意见建议、提案或社情民意线索、协商议事五大类别进行分类处理。如今,“有事好商量—‘码’上议”协商平台已成为联系群众的新载体、反映民意的新渠道、凝心聚力的新纽带。
悠悠运河依旧静静流淌,运河之畔的淮安,正古城焕新、枢纽重塑,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跑出时代“加速度”。
(来源:淮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