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1日,国际和平日。昨天,记者收到一封来自加拿大的邮件。发件人是卡莉·布莱笛。她的曾祖父叫理查德·布莱笛。
理查德·布莱笛是一名医生,他曾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留在南京鼓楼医院救治难民。时隔八十多年,卡莉用邮件讲述了曾祖父保管的一面和南京有关的旗帜的故事,这是一面怎样的旗帜?卡莉又为什么会发来邮件呢?
卡莉的邮件全文
卡莉想分享:“一件中国文物是如何激励我为建设更和平的世界而努力贡献自己力量的故事。”
“我的曾祖父理查德·布莱笛大夫曾在南京的鼓楼医院做了大约10年的外科医生,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杀期间。而我的祖父也在南京长大的。”
理查德·布莱笛(1931年-1942年工作于鼓楼医院)
“在日本入侵和屠杀的至暗时刻,一群来自西方的勇敢者在南京设立安全区,希望保护成千上万无辜的中国人。当我的曾祖父和他的家人离开中国时,他把一面安全区的红十字旗帜带走留作纪念。他觉得,那面旗帜很大程度上象征着中国难民的安全。”
1998年,卡莉的祖父把旗捐给了《被遗忘的暴行——南京大屠杀》一书的作者张纯如。据张纯如母亲透露,这面旗现存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
“当我了解到这面旗帜令人惊叹的背后故事时,受到了很大启发。现在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个体能为世界的和平做些什么呢?”
“我很荣幸自己能与中国建立这种联系,我希望其他人也能从我和我家族的故事中受到鼓舞。通过铭记这些中国文物和背后的故事,我们所有人可以一起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的世界。”
卡莉·布莱笛,18岁,作家,现就读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她曾于2016年随家人来到南京,并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烛光祭。现在,她为什么要讲述曾祖父和一面旗帜的故事呢?
2023年夏,卡莉看到一段一名南京小学生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相关文物的视频(图片由卡莉的父亲提供)
卡莉·布莱笛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夏天,我看到了一段南京小学生站在约翰·马吉的摄像机前讲述着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的视频,我深深地被她对这件文物重要性的理解所感动。”
卡莉所说的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下南京大屠杀的动态影像。“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其他冒着生命危险拯救无数无辜中国人生命的英雄们,我们需要确保他们的故事被听到,传给下一代。我就是下一代,我很荣幸能在这个历史故事的讲述中做出贡献!”
2016年,卡莉和家人在南京参加烛光祭
2019年,卡莉的父亲斯蒂芬·布莱笛和家人寻访南京鼓楼医院
包括卡莉在内,理查德·布莱笛的后人曾多次来到南京。卡莉的父亲斯蒂芬·布莱笛多次寻访理查德布莱笛工作过的南京鼓楼医院等地,并参加烛光祭;卡莉的姐姐梅根于2019年创作了传递和平的歌曲《感同身受》。 目前,卡莉正在创作"爱与勇气"主题的小说,计划出版后译成中文。家族的记忆,正在成为和平的火种。
卡莉·布莱笛说:“和平不只是一些人的工作。为了真正实现世界和平,我们都需要问我们自己——我能做些什么,并且每天都要对和平做一些事情,不管这件事看起来有多小。”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姜超楠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