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需要定期检修,航道也需要定期“体检”。今年以来,南京加快推进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芜申线航道整治工程、秦淮河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为了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水路运输服务,9月20日起,市航道事业发展中心将用45个工作日,完成全市内河干线航道水下地形扫测任务。9月19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登船来到秦淮新河航道进行了一番体验。
记者登上扫测工作船,来到甲板上看到,一艘长1.8米、宽0.5米的黄色无人船正准备下水。现场技术人员胥智杰对记者说:“别看它小小一只,功能可大着呢!”原来,这艘无人船搭载的多波束扫测系统,就如同给扫测人员装上了透视眼,可以对河床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将水下的复杂情况通过电脑画面清晰地呈现出来。
随后,工作人员驾驶工作船驶至鱼嘴湿地公园附近200米处,现场操作人员用专业设备将无人船吊起投放到水中,船舱内的技术人员紧盯电脑显示屏上陆续显示的水深线、航迹线等数据。
南京内河航道发达,水下情况复杂多样,对航道进行水下地形扫测,是确保通航安全的基础支撑,同时也为智慧航道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胥智杰介绍:“根据航道管理部门历年汇总的船舶流量数据,把省级干线航道,比如船舶流量最大、航道等级最高的秦淮河、芜申线等共计4条航道纳入扫测范围,另外,句容河、滁河等6条重要支线航道也被纳入扫测范围。”记者从南京航道事业发展中心了解到,今年全市内河干线航道水下地形扫测任务共计10条航道,里程约289公里,基本覆盖了全市承担水路运输功能的航道。
过去,受水下条件和采集技术手段的制约,传统的航道扫测手段比较单一,覆盖范围也不够全面,更多是通过定点了解一个区域的水下地形。“从去年开始使用的无人船可以深入水下,扫测宽达几十米范围的河床地形,通过专业软件实时观察水底河床的情况,这种由线到面的采集方式,为航道淤积情况、应急测绘、障碍物分析等提供了高精度可靠的依据。”胥智杰介绍。
市城区航道管养中心副主任徐翔介绍,去年的航道扫测,只覆盖了航道底宽,没有扫测航道边坡,今年将航道边坡也纳入扫测范围,实现了航道扫测的要素全覆盖。掌握这些信息,不仅能系统清晰地“看清”全市内河干线航道水下地形,为日后的疏浚和清障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航道水深和航道地形数据,极大提升航道养护的质量和效能,同时还能为企业、船民提供水上导航服务,推动实现航道水情预警、洪涝灾害受灾范围预警及水上应急调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