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校园都应当是一方净土,呵护孩子的成长未来。今天,记者从南京警方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长期以来,南京市公安局积极履行维护校园平安政治责任,护航全市1816所中小学、幼儿园连续十年实现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伤害学生案事件“零发生”,“1+N”常态化固定护学岗覆盖率,紧急报警系统、门前硬质防冲撞设施安装率,校园视频监控联网率等核心指标全部达到100%,“平安校园”已成为南京响亮的名片。
秋季开学前,南京市公安局组织2300余名警力,对全市1816所学校开展了一次拉网式安全检查,南京市公安局内保支队支队长姜国文介绍,此次安全检查实现了全覆盖,对问题隐患逐一建立台账清单,明确整改时间,落实对账销号,先后整改问题隐患695处,以实实在在的成效确保校园绝对安全。
固化优化护学岗,有效维护校园周边秩序。按照人员配备统一、职责任务统一、护学装备统一、标识标牌统一、防范设施统一的“五统一”要求,南京市公安局创建“1+N”常态化固定护学岗工作机制,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门前设立公安护学岗,会同学校老师、家长、平安志愿者,有效维护学校师生安全。
组建三级护苗队,持续深化校园安全宣讲。组建市、区、所三级“护苗专业队”,会同教育、人社部门抓实抓细学校安全宣讲,先后传授法治安全、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失踪失联查找、突发事件处置等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推动安防智慧化,不断提升校园安防水平。积极会同教育部门,通过推进校园基础安防建设达标、智能安防技术深度应用、智能管理平台科学建设,着力构建系统、科学、智慧、高效的校园安防体系。目前,全市1816所学校安装应用新型紧急报警系统,实现一键报警、语音通话、实时视频、地理定位等功能,全力守护210万名师生的平安幸福。
勠力同心,“无诈校园”护航成长
近年来,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多发高发态势,高校师生正成为电诈受害对象增速最快的群体。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期,南京市公安局围绕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一扩大、两提升”工作目标,紧扣学校开学季这一关键节点,聚焦大学、中小学师生重点人群,开展一系列反诈宣防工作,全力筑牢校园反诈“防火墙”,增强师生防骗“免疫力”。
南京市公安局反诈支队副支队长耿明宁表示,今年1至8月,南京警方共接报大学生被骗警情3000余起,为全面遏制高等院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南京警方专门编写《南京警方反电诈宣防系列读本(高校版)》,在开学季发放给全市51家高校,覆盖90余万名师生,作为“反诈第一课”必修课程,通过校园真实案例讲解,详细解析电诈犯罪手段,切实提升广大师生防诈意识和识骗能力。
全方位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在校园食堂、学生宿舍、教学橱窗栏等重点部位以及周边餐饮、商城等重点场所,有针对性投放反诈海报等宣传物料;积极建立校园反诈微信群矩阵,动态推送反诈知识;联动高校开展反诈动漫评比、反诈社团招募等互动宣传活动,推动反诈知识入脑入心。
多维度构筑反诈联动格局。南京警方会同教育部门,以“无诈校园”创建为引领,建立沟通协调、预警劝阻、案件通报等联动机制,采取“涉校电诈警情通报”“校园发案红黑榜”“致高校书记、院(校)长一封信”等工作举措,将反诈纳入“平安校园”考核评比,压实内部防范责任,凝聚警校联动反诈合力。
南京警方再次提醒:当前,一些不法分子正利用开学季将黑灰产业向校园延伸,他们以兼职、临时用工为幌子,诱骗学生出售、出借手机卡、银行卡、互联网账号用于电诈犯罪,诱导学生为境外诈骗窝点提供话务服务。广大师生务必留心留神,这种出租、出售行为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请坚决抵制诱惑,切莫贪图小利而落入圈套。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朗朗蓝天,承载着父母美好的希望。南京市公安局将始终把校园安全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履行维护校园平安的政治责任,积极推动校园安全高质量发展,全力守护全市210万名师生的平安幸福。”发布会主持人、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李颖表示。
(《零距离》记者/谢炜 通讯员/宁宫新 谷艾莉 张鑫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