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一批精品葡萄陆续上市,通过种植能手传帮带、发动群众共同创业、党员带头直播带货等方式,一串串小葡萄“串”起了乡村振兴大产业。
在崇川经济开发区青龙桥社区残疾人科技种植园内,今年最后一批阳光玫瑰已经成熟,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正忙着将葡萄采摘、装框。44岁的李汉林患有轻度智力残疾,是第一批加入葡萄园种植工作的社区居民。十余年来,他从打下手到熟练掌握栽种、修枝、剪枝的全过程,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技术能手。“以前待在家里没事做,偶尔出去打零工赚钱,来到这儿后每年有了固定收入。”李汉林说,葡萄园真切地改变了他的生活。
据了解,青龙桥社区辖区内残疾人较多,考虑到这一群体的就业需求,2012年,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青龙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辖区地理和资源优势,成立了残疾人科技种植园,大力发展以葡萄、果树种植为主的果品特色种植业,吸纳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残疾人入园务工。目前,园内共有23名残疾人种植员,先后有200多名残疾人在这里学习果蔬种植技术。“我们会定期邀请共建单位的专家进行指导培训,现在我们社区的残疾人个个都擅长种植,看到他们的成长,我们也很开心!”崇川经济开发区青龙桥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潇欣慰地说。
近两年,社区还在种植园开起了文化班,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基础的识字、诗歌等文化教学,以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青龙桥葡萄已成为南通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和助残品牌,并通过“绿农在线”电商平台,进行多种销售模式的推广。2023年,占地90亩左右的葡萄园预计可实现410万余元销售额,23名残疾人种植员平均年收入逾20000元。
除了青龙桥社区,崇川区陈桥街道育爱村的300余亩葡萄也全面迎来成熟期。通过种植能手带动,村里成立了葡萄合作社和葡萄种植联盟,逐渐向精品转型,加上党员志愿者直播、朋友圈转发“带货”助力,陈桥街道逐渐实现了葡萄产业化,每亩葡萄地可增收8万-10万元。在“小葡萄”的助力下,崇川区走出了一条精品化和标志化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