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盱眙:做强“土特产”文章 推动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2023年09月20日 16:02:06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是我们‘淮可鲜’品牌新推出的蔬菜大礼包,里面是村里特制的干菜,绝对天然生态。”走进盱眙县淮河镇枕水人家直播间,沿河村党总支书记龚萍萍正在直播带货,当天交易额达4万余元,吸引2300余人次观看。

  盱眙县淮河镇沿河村万亩蔬菜基地,高标准大棚接连成片、西红柿清甜脆爽、瓜蒌垂挂藤条、大白菜鲜嫩翠绿……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超过4万吨,并与华润苏果、盒马鲜生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年订单收入超2000万元,蔬菜种植已然成为沿河村“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像沿河村这样发展蔬菜产业带动集体增收,仅是盱眙县实施“盱振兴”项目的一个缩影。

  组织来搭台,发展有方向。2023年以来,盱眙县实施党建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双攻坚”行动,制定出台集体经济“发展十条”,对村(社区)分类定位评价、发展管理,并围绕特色产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创新实施虾稻共生、黄桃、莲藕等多种类特色农业项目59个。

  “自从确立发展虾稻米产业,我在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再次承包了近1300亩土地种植虾稻米,比以前小规模种植的利润涨了近30%。”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种植大户王培珍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黄花塘村依托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契机,围绕稻米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新建大米加工厂和米饭探知博物馆,开发出“红色文化+稻米田园”旅游路线,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乡村要振兴,必须深耕产业。为进一步提升全县产业项目建设水平,盱眙县开展党建引领机关服务“双联双提升”活动,推动机关资源下沉乡村一线。截至目前,94家县直部门党组织结对重点村(社区),累计开展政策宣讲、农技培训等各类活动970余场次,71个规模产业特色村(社区)与物流公司达成“农特产品物流直通车”合作协议。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实践基地”,带动农业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经济组织98个,培育143名乡村振兴“红色主播”,成功打响了龙虾、螃蟹、果蔬等系列农特品牌,累计销售额超690万元。

  “以前想发展葡萄产业,既受限于种植技术粗放,又担心物流销售等问题。现在好了,技术有乡土人才定期指导,物流销售有机关帮忙联系,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盱眙县盱城街道新华社区党总支书记朱丽莉激动地说。

  做强“土特产”文章,不单要做强内功,更要“走出去”“引进来”。在管仲镇双河村螃蟹养殖项目现场,养殖户正在给螃蟹投食。为了增加养殖收益,村党总支引进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村企联建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养殖水面4800余亩,亩均收益达6000余元,带动6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因黄膏溢满、鲜香肥美的特点,双河村螃蟹备受市场青睐,并出口至韩国、美国、菲律宾等多个国家。

  “引进企业共同开发是我们提升螃蟹产业的法宝之一,同时我们还积极到无锡市梁溪区学习强村发展模式,寻求产销合作机遇。”双河村党总支书记陈冲分享经验时说。

  今年以来,盱眙县积极鼓励村(社区)书记“走出去”,截至目前,盱眙县已与张家港市、江阴市、南京市江宁区等地的49个强村达成共建意愿,开展桑葚、板栗、元胡、洋白菊等特色产业项目合作34个,并与南京、无锡等地农贸交易市场达成供销协议,促进盱眙龙虾、螃蟹、果蔬产品走进苏南市场。

  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品牌提升。盱眙县坚持以品牌化思维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品牌战略,实现规模效益,将“盱梦龙虾”“淮河蔬菜”“陡山黄桃”“洪建螃蟹”“戚洼大米”等农特品牌越做越好。近年来,盱眙县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打造“盱振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品牌,因地制宜扩大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规模,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切实推动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增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