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天气逐渐转凉,江苏大地也进入到了丰收季节。广大农户穿梭在地头林间,在希望的田野上享受丰收的喜悦。
金秋时节,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泰州靖江香沙芋和常州建昌红香芋陆续上市。最近,两地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收芋头。靖江市马桥镇种植大户徐建勋告诉记者,这两年当地整合了八个香沙芋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种育供应,统一标准化生产,不仅改变了以往生产布局零乱的状况,而且芋头品质产量也是逐年提高,市场行情越来越好。
泰州靖江市马桥镇祖师村香沙芋种植户徐建勋告诉记者,今天南京一位客人在靖江酒店吃饭,感觉这边芋头好,就慕名过来买了一百多斤芋头,正常每天销售1500斤左右,基本上天天供不应求。
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红香芋种植户王大瑞告诉记者,每个芋头重量不低于1斤,一亩地芋头目前产量3000多斤,收购价格比往年要高,一亩地能增收大概2000元。
除了响当当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进入九月,甘甜味美的瓜果也进入了上市旺季,在宿迁泗洪、连云港赣榆、徐州邳州等地,阳光玫瑰葡萄、红心猕猴桃、黄金梨挂满枝头,种植户们忙着采摘装箱,享受丰收的喜悦。
徐州邳州市四户镇秋月梨种植户荣学涛告诉记者,秋月梨价格今年非常好,批发都到4到5元一斤,装精品盒的全部发到上海、嘉兴,划到12元一斤。自己种了20多亩秋月梨,一年收益有20多万元。
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葡萄种植户马浩告诉记者,临近中秋,订单也是慢慢多起来,配送和快递现在都在做,一天能销售两三千斤。
除了土里埋的,树上长的,每年秋天,江苏各式各样的水产品也是独具特色。国庆之前,淮安的鸡头米、盐城的黄鳝也开始提前上市。在滨海县通榆镇,当地企业一改往常的露天粗放养殖,而是通过大棚调节温度,继而投放网箱鱼巢分批喂养,不仅延长了鳝鱼的生长周期,而且还能根据市场需求错峰销售,增加收益;在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3万多亩鸡头米的大量抢鲜上市不仅让种植户们喜获丰收,也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户家门口务工就业。
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芡实产业协会会长陈杰告诉记者,这个鸡头米基地能带动230人左右就业。一个芡实采收季,可以带来人均收入1.5万元左右。加工基地,整个一季的加工量,除去人工成本包括土地以及肥料成本,纯利润在1100万元左右。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郝朦 康健 陈超 尹美又 亓晨 常州台 靖江台 宿迁台 连云港台 徐州台 淮安台 滨海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