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获悉,日前位于兴化经济开发区的江苏美乐肥料有限公司新泵房启用。随着电机的“浅唱低吟”,清澈的卤汀河水有节律地送入相关车间。
“以前用的是自来水,由于用水量不是很大,又考虑到水资源论证、审批麻烦,也就没有采用地表水。”江苏美乐肥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永华说,企业扩产后用水量骤增,于是将采用地表水重新提上日程。
8月初,朱永华来到兴化市政务服务中心水利局窗口。令朱永华惊喜的是,他的企业无需再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只用出具“企业用水承诺书”,就顺利办理了“取水许可证”。随后,水利局水资源服务中心又上门指导建采水泵房,建成后又帮助建立泵房管理制度,将泵房管理制度、节水标志上墙。“用地表水真的不一样,既顺畅又省钱,现在工厂全年需用水9万吨,可以省一大笔钱。”朱永华说。
今年7月,兴化市水利局推行涉水审批“多评合一”改革,制定《兴化市水利局涉水审批“多评合一”改革实施方案》,将同一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洪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等涉水审批事项归为一次申请、一次告知、一次编制技术报告、一次评审、一次批复“五个一”措施。
方案对建设许可阶段水利审批事项,由兴化市政务服务中心水利窗口受理,交办“多评合一”组长科室水政水资源与工程管理科。由该科室会同业务成员科室进行事前会商,确定需办理的“多评合一”评审事项以及办理层级,一次性告知项目业主单位。项目业主单位按照告知的“多评合一”事项清单,依据有关编制要求,同步开展各项报告的编制工作。编制工作完成后,项目业主单位向水利局提出“多评合一”事项申请,并提交相关申报材料。水利窗口受理后当即将“多评合一”申报材料转组长科室,由组长科室组织专家评审,成员科室参加,通过评审的项目出具水行政许可批复文件,并交由窗口工作人员统一送达项目业主单位,完成“多评合一”改革工作流程。这也打破了多头申报、多头办理、多头审批的传统模式,变“多评”为“一评”,变分散为集中。由企业“多头跑”变为科室“内部联”,由科室“相互推”变为“统一办”。
“‘多评合一’改革推进后,企业论证评估报告数量将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审批时间也由法定的5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18个工作日以下,从而有效推动了行政审批提质增效。”水利局水政水资源与工程管理科科长徐雨竹说。
为深度推进“多评合一”改革,兴化市水利局党组将“多评合一”改革列为“书记项目”,把触角伸向“评”的上半部。
“水资源论证报告”是涉水企业申办“取水许可证”的评审依据,而该报告的编制非专业部门难以为之,通常都要聘请“第三方”编制,出报告需3个月至6个月,费用在10万元至12万元不等,令一些企业望而却步。为解决此问题,兴化市水利局在兴化经济开发区试点,由开发区管委会对158.50平方公里的区域编制开发区区域水资源论证评估报告,今后园区内需要取水许可的企业将不再要求单独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此举不仅减轻了取用水企业的负担,加快了建设时间,还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项便利条件。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