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最优雅的文学与最精致的艺术的结合,是殿堂级的艺术,它是活着的文物与历史。
摄影:@蒽子-
法国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在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国昆曲文化专题展览同时开展。
当晚,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牡丹亭》在巴黎蕾博拉戏剧院成功上演。这是南昆版牡丹亭时隔37年将再次登陆法国,现场座无虚席。2个多小时精湛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演员7次谢幕。
再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法国巴黎塞纳河右岸、耶纳广场北面矗立着的一座圆形建筑吧!
这座极具欧式风格的建筑就是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馆内藏有大量亚洲艺术品,深受各大展览主办方喜爱。据说办展方极难约到这里的场地,此次它特别为中国昆曲文化敞开大门。
9月14日,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国昆曲文化专题展”浪漫诠释昆曲文化,为法国民众呈上一场昆曲文化盛宴。
该展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
走,一起去探展吧!
昆曲作为“百戏之师”是中国戏曲艺术高峰,承载着中华民族六百年的共同记忆,唱词来自古代文人案头词句,具有一定文学高度。
摄影:@蒽子-
一中一外两个具有代表性和对比性的文明载体相遇,经过对比和互鉴,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整个展览分布在两层楼,分为四个部分。一路看下来,仿佛是“昆曲”这位温婉江南女子从六百年历史长河中走来,还是自带悦耳动听水磨腔背景音的那种。
“百戏之师”
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
展览第一部分带着观展人重走中国戏曲和昆曲发展脉络,珍贵画面令人应接不暇——《南都繁会图》中所描绘的南京秦淮河畔昆曲舞台图像、昆曲开山之作梁辰鱼《浣纱记》刊本图像、汤显祖“临川四梦”版画图像等。
一路看下来,物理空间没有几步,却叫人坠入时光长河中。这份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如今流进巴黎。
“昆曲之奥”
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二部分则是讲述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里有昆曲极富特色的霓裳羽衣、精美盔帽,琵琶、曲笛、三弦、笙、唢呐、箫等乐器实物,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脸谱实物,还有戏台和戏船模型图、汤显祖《牡丹亭》各种刊本图像、昆曲舞台图等。
一方小小展区,展不尽昆曲的不朽故事、舞台空间、举手投足、音律乐器。其中,两件戏服,即红蟒和宫装实物,更是让观众看得挪不动脚,精美的缎面、灵巧的刺绣、诗意的配色让人沉迷。
“姹紫嫣红开遍”
昆曲融入当代、走向世界
其实,昆曲在不断发展中,早就不仅是中国瑰宝,已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第三部分正是讲述了这一历程。
在展览中,人们看到,1985年,“昆曲皇后”、江苏省昆剧院名誉院长张继青赴西德演出,次年在巴黎演出,轰动欧洲;2007年,第三届巴黎中国戏曲节举办,来自中国的戏曲艺术倾倒巴黎观众;2007年,江苏省昆剧院在瑞士演出《1699·桃花扇》;2019年,新编昆曲《浮生六记》在巴黎演出……
历次海外演出,体现昆曲的国际化和与时俱进。此次展览还特别梳理昆曲与巴黎结下的不解之缘。
“昆曲故乡”
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图景”
刚跟着展览看到站在世界舞台上的昆曲,展览第四部分又带着观展人回到昆曲故乡,呈现昆曲在当下的多元文化。在艺术馆的东方庭院中,展区展示了一众艺术家创作作品,让人流连。
其中有新华日报昆虫记工作室出品、冯方宇摄影的昆曲创意影像《惊梦》,有南京著名画家吴思骏的《玉兔樵雪游苏州系列表情》,还有南京青年画家陆诚的多幅戏曲画。
南京著名画家吴思骏的《玉兔樵雪游苏州系列表情》
新华日报昆虫记工作室出品、冯方宇摄影的昆曲创意影像《惊梦》系列
南京青年画家陆诚的戏曲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国浪漫代表之作昆曲的文化展览办在浪漫国度法国巴黎真是浪漫与浪漫撞了满怀,好不妙哉!
(来源:交汇点、我苏国际传播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