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涟水: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2023年09月15日 10:37:24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初秋的早晨,漫步在涟水湖畔,岸上绿树成荫,湖中波光粼粼,天然氧吧与秋风送爽,构成涟水湖独有的气息。偶有水禽飞掠水面,树上的小鸟并不怕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景浑然天成。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因地制宜打造占地2.4平方公里的涟水湖湿地公园,如今正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水源地可持续利用的城市“生态绿肺”。近年来,涟水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精心打造“四张名片”,生态与经济一同发力,携手共进,生态水城正散发出灵韵水乡的魅力……

  “眼下,正是农场的红布林、金果梨、西梅上市的时候,特别是金果梨很受市场欢迎,每天大量前来游玩的顾客光顾这里,采摘成了他们最大的乐趣,‘先锋直播间’走进农场,为我们的产品造势助力,让我们的产品销路更宽,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宇然家庭农场负责人朱倩说。宇然家庭农场位于保滩街道,靠近黄河故道,位置并不是十分理想。但在保滩街道大力支持下,优化了这里的生态基础设施,保证农场周边环境卫生整洁。这几年,朱倩走的是“乡村游”线路,打的是“生态牌”,她将曾经穷困的黄河故道改造成生态绿色庄园,以接地气的乡村资源,融合绿色产业发展,搞活乡村旅游,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田园综合体,去年实现年经营收入300万元,走出良性发展的道路。

  刚刚荣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保滩街道周集村,其打造的“童话森林”是一个全新的旅游项目,依照该村布局量身打造的项目体现多样化休闲特点,有彩色的风车、白色的帐篷、蓝色的墙绘、可爱的动物,还有土灶台、垂钓区、烧烤点……乡村游带动当地就业岗位近40个,现在,该村大力开发生态农产品资源,打造“黑”系列农产品,黑花生、黑芝麻、黑豆子等,正成为村民一项新的增收点。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该村还通过流转土地发展果蔬等生态绿色农业,涟水万家福家庭农场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它是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采摘、观光、品鉴样样有,优质黑葡萄是它的招牌生态农产品。

  近年来,涟水县深入实施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加快生态河道、活水畅水、幸福河湖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区域水环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充分彰显“生态水城”特色品质。大力发展乡村游,推动文旅融合,在宜居宜业和美化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升级“版本”,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到目前为止,已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创建数位居全市第一。

  2023年7月10日,“人大代表护碧水”夏日大巡河专项行动在涟水县朱码节制闸正式启动。针对夏季强降雨可能带来的面源污染,以及高温导致黑臭水体返臭返黑等问题,县镇联动开展夏日大巡河活动。县镇联动开展水生态闭环监督,镇街人大代表开展河长制监督员制度全覆盖、年度环境报告审议专题调研、五级代表联动视察、代表约见“四大行动”,同步做好“四巡”“四进”“四看”“四问”工作,开展黑臭水体、气味、噪音扰民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全力打造水环境监督领域的“涟水样板”,为建设“水清河美”生态涟水做出努力。

  围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该县着力打好生态质量提升战,今年以来,涟水县坚持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实施27个生态环境基础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21.87亿元,仅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置设施项目就达到14.095亿元,践行“两山”理论,加快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底线,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开展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确保PM2.5浓度和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双改善、双达标”、超额完成优Ⅲ比例任务,力争年内创成“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