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妈妈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吗?听听江苏省疾控怎么说

2023年09月14日 18:16:55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父母孕育生命,本是充满着艰辛和美好的期待的。但是,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仅要经历常人孕育的艰辛,还要生活在因为病毒带来的惊惶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中……这个群体就是乙肝妈妈。乙肝妈妈能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吗?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乙肝病毒传染给宝宝?今天,省疾控进行了相关科普。

  乙肝妈妈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吗?答案是可以的。李女士,因为体质原因不易受孕的她终于怀孕,这本是幸事,但她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乙肝,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大家说的大三阳),这对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害怕乙肝病毒传染给孕育的宝宝,于是她孕期就四处求诊,寻求母婴阻断的方法……后来经过医生的耐心讲解和指导,选择了妊娠安全B级的药物“替比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用药后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坚持规律用药,38周时HBV DNA 就降到了很低的水平:572 IU/ml。之后,她平安诞下一名男婴,孩子出生后及时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7月龄时复查HBsAg和HBV DNA阴性,HBsAb 479.8 IU/L,母婴传播阻断成功!李女士也在产后立即停用了替比夫定,定期复查,未出现转氨酶升高等异常情况。也就是说,规范采取相关的母婴阻断干预措施,可以阻断99%的母婴传播。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由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越小后期转归成慢性乙肝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关报道,我国育龄期妇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总体阳性率为5%-6%。如果未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乙肝妈妈所生的宝宝中约有40%可能感染乙肝。

  若未采取任何阻断措施:怀孕期间: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母体带有乙肝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产后:婴儿的眼睛、口鼻或有破损的伤口接触到乙肝妈妈的血液和唾液。因此做好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工作非常重要!

  那母婴阻断具体需要怎么做呢?可分为孕前、孕中和产后三个阶段。孕前筛查:(1)早期筛查:育龄期及备孕期女性均应筛查乙肝两对半,对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定量(HBV-DNA)和肝功能。尽早明确感染状况,评估肝脏功能及全身状况,再由专科医生给出诊疗建议、评估妊娠时机及指导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2)如妊娠前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均阴性,最好尽快接种乙肝疫苗。

  孕中治疗。尽早明确感染情况,HBsAg阳性者,定期监测肝脏功能、HBV-DNA水平、B超等,合理抗病毒治疗。(1)孕前未做相关检查:若在孕中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HBV-DNA阳性,请到专科就诊,根据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2)孕前已经做了相关的检查和治疗: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治疗。(3)抗病毒治疗:血清HBV-DNA高水平是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对于大三阳或者病毒载量高的孕妈,需在孕中晚期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病毒载量降下来,可以进一步提高阻断效果。

  产后免疫。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通过产前筛查,对发现的HBsAg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及时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进行联合免疫,可以有效保护新生儿免于感染乙肝病毒。(1)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2小时内按医嘱尽早肌内注射100国际单位HBIG,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2)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小于2000g者,应在出生后尽早注射100国际单位HBIG和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婴儿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

  最后,完成母婴阻断后妈妈们还要注意哪些呢?做好生活中的防护,不要让婴儿的眼睛、口鼻或有破损的伤口接触到乙肝妈妈的血液、唾液等。常规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妈妈,能不能喂母乳?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儿的HBV感染率。也就是乙肝妈妈分娩后可以哺乳。

  (《零距离》记者/刘舒 通讯员/苏疾控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