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37亿元、增长12.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位居全省第二。其中,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395亿元、增速达34.1%;高端纺织产业实现产值340亿元、增长14.4%,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379亿元、增长12.2%。
这组数据展现了宿迁工业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特别是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大产业表现抢眼。为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实现千亿级产业的重大突破,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年初,宿迁印发《宿迁市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全力推动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大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级。
为何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大产业率先吹响冲刺千亿级产业的“号角”?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它们在宿迁的“成长足迹”。
聚链逐“光”,“光伏之都”后发快进
走进位于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合光能(宿迁)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工业机器人不停挥舞着手臂,一片片大尺寸硅片经过切割、清洗、分选等工序生产下线。
“我们企业的投资由最初的5亿元追加到280亿元,电池三期、硅材料等多个项目频频刷新行业内建厂速度的纪录,年产值由最初的30亿元爆发式增长到今年有望超过400亿元。”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益于宿迁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贴心的帮办服务,该公司用5年多时间在宿迁建立起拥有四大片区的晶硅光伏“超级工厂”,天合光能(宿迁)产业园已成为企业在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集聚区、试验区。
天合光能(宿迁)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落户宿迁,开启了宿迁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纪元。仅用两年多时间,宿迁光伏新能源产业产值就达到了纺织服装、酿造(酒)等传统制造业的同量级水平,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光伏产业版图中快速崛起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宿迁市委、市政府的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瞄准光伏产业这一经济发展“新风口”,宿迁在202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重点产业链培育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意见》,将晶硅光伏产业链作为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的“首链”,强势推进“光伏之都”建设。
项目是增量之源、发展之本。在深入调研、摸清现状的基础上,宿迁按照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标志产品等编制了晶硅光伏产业链招商图谱,列出了各环节重点招引企业清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进行针对性招商,做优做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除了天合光能,目前,阿特斯、龙恒新能源、正信光电等众多国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在宿迁建设生产基地,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光伏电池、组件为主,硅片、光伏玻璃、铝边框、胶膜、银浆、背板基膜、支架为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从今年上半年的发展数据来看,光伏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宿迁首个产值达千亿元的产业。
高歌猛进,“新兴纺都”加速崛起
走进位于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的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林立,再生纤维源源不断产出。10多层楼高的立体仓库内,机器在自动上货下货。
“我们公司可年产50万吨再生纤维,占全球总产能的40%,是全球最大的再生纤维生产基地。”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文龙介绍,2021年,该公司签订中国纤维零碳行动框架协议,成为国内首家践行“零碳行动”的再生纤维企业。该公司全面投产后,年可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瓶300亿个,减少碳排放100万吨,有效解决聚酯产品废弃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除了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宿迁还集聚了恒力、桐昆、恒逸、盛虹四大国内纤维纺织巨头,以及国际化纤旗舰企业——来自新加坡的赛得利集团,这些纺织企业在宿迁“落地开花”,为宿迁高端纺织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活力。
高端纺织产业是宿迁重要的民生产业、传统优势产业。自2021年起,宿迁将高端纺织产业列为“6+3+X”主导产业之一,将化学纤维、纺织服装列入20条重点培育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市高端纺织产业共有规上企业500余户,约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
围绕打造“新兴纺都”,近年来,宿迁持续招大引强、培大育强,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聚焦高端纺织产业技术需求,评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在全省率先启用市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专门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宿迁以一系列培植举措,带来了高端纺织产业规模集聚效应的凸显:沭阳是全国包覆纱生产设备最多、产量最大的优质包覆纱产业基地,泗阳拥有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授予的“中国泗阳长丝面料产业园”,宿城区拥有“省级精纺面料产业集群”……
当前,宿迁已形成了集纺织装备、聚酯、纺丝、织造、染整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构建起涵盖棉纺、毛纺、化纤、绢纺、织布、针织、服装、家纺印染等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也成为江苏省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新兴纺都”呼之欲出。
去年,宿迁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称号。中国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认为,宿迁已具备一定的高端纺织产业规模,产业特色明显,发展后劲较足。
绿色发展,“食品名城”香飘万里
国家级食品产业园、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中国白酒之都、江苏省浓香型白酒酿造特色产业基地……这些响亮的“头衔”是宿迁绿色食品产业引以为傲的“成绩单”。
民以食为天,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宿迁全面对接全省绿色食品产业链培育,聚焦强链、延链、补链,聚力攻坚突破,通过项目招引、集群培育构建产业链,通过创新驱动、科技支撑提升价值链,通过产业协同、配套推进打造供应链,不断增强绿色食品产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作为“中国酒都”,酒产业是宿迁绿色食品产业的中流砥柱。宿迁有1300多年的酿酒历史,孕育出“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是拥有6个中国驰名商标的白酒产区。多年来,宿迁对“中国白酒之都”这块品牌的呵护和建设从未懈怠,近几年更是持续发力。
2019年7月,宿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宿迁“中国酒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做大做强酒产业、做特做美中心城市、做优做响酒都品牌,全力将宿迁打造成为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中国酒都”。同年11月,宿迁又出台《宿迁市酒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打造宿迁“中国酒都”和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提供核心支撑。当前,以“酒”为引领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据统计,目前宿迁绿色食品产业拥有规上企业200余户,既有洋河、双沟等本土企业,也汇聚了青岛啤酒、百威啤酒、海天味业、娃哈哈、蒙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自动智能化极速灌装生产线,每秒钟可以生产13.3瓶蚝油,从灌装到贴标、裹包,再到入库,全流程自动化……走进海天(宿迁)产业园,现代化的生产景象让人惊叹。目前,海天(宿迁)产业园仅蚝油单个产品,2022年销量就达33.9万吨,销售额达14亿元。如今,海天(宿迁)产业园已是海天味业在继佛山高明后的第二大生产基地。
围绕打造“全国食品饮料产业重要基地”“中国食品名城”“长三角中央厨房”的目标,宿迁立足已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做优做强绿色食品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壮大中小企业,促进协同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
《计划》提出,以晶硅光伏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2023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化学纤维为支撑的高端纺织产业2024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酿酒、调味品为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2025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从今年上半年的发展数据来看,宿迁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大产业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展现了极强的韧性,按《计划》迈上“千亿级台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