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运动处方”获央媒关注!

2023年09月13日 10:34:52 | 来源:中国体育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为充分展现基层体卫融合风貌,展示体卫融合成果,展望体卫融合前景,日前,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开展“2023年中央媒体走基层——体卫融合看江苏”活动,邀请中央主流媒体深入我省部分地区,采访了解当地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创新开展体卫融合新理念、新做法的有益实践。近日,《中国体育报》头版对苏州市深入推进体卫融合,推动医疗机构为群众提供“运动处方”,打造百姓触手可及的“运动云医院”等经验做法予以关注。

  41岁的苏州市民陈先生曾是一名运动爱好者,几年前因搬重物扭伤腰部,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之后,陈先生就不敢再运动了,情绪也日渐低落,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陈先生辗转求医,找到了苏州市立医院科学健身指导门诊。坐诊专家苏州市立医院副院长郝跃峰详细询问了他的运动史、运动损伤史,经过详细检查评估后,认为问题主要出现在运动后拉伸不到位,进而引发了腰肌劳损。郝跃峰为陈先生开具了一份运动处方,内容包括慢走、桩跑、平板支撑、四点手膝支撑、站姿臀腿肌肉拉伸/猫式伸展等运动项目,以及运动频次、强度、注意事项等。

  两年来,陈先生坚持按照运动处方科学锻炼,郝跃峰也定期通过随访调整运动处方。如今,陈先生已恢复常态化运动,身心都得到改善。

  陈先生表示,希望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让更多人意识到科学健身的重要性,一旦出现运动损伤,运动处方和药物、手术一样是可供选择、有疗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大众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入,运动促进健康,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已成为共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运动处方,就是体卫融合的重要结合点。

  关于运动处方的定义,在《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有明确表述:运动处方是由运动处方技术培训合格人员,依据处方对象的基本健康信息、体力活动水平、医学检查与诊断、运动风险筛查、运动测试等结果,以规范的运动方式和规定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周运动总量、进阶以及注意事项,形成局部和整体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个性化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的主动运动指导方案。运动处方的开具应坚持因人而异、有效、安全、全面、调整等基本原则。

  郝跃峰表示,运动处方可以分为医疗运动处方和健身运动处方,医疗运动处方主要针对慢性病病人、运动损伤人群等,健身运动处方则更偏向于科学健身指导。无论哪种运动处方,其核心理念都是防治并重,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用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式提升主动健康水平,减少用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在推动体卫融合,尤其是运动处方落地方面,需要一大批既有运动锻炼知识技能,又有医学背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和省体育局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预算,支持南京体育学院打造国家运动处方师培训基地,联合面向医疗机构从业医师,开展运动处方师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并取得国家体育科学学会认证的运动处方师1400多名,超过全国运动处方师总数的50%。在做好前期申报工作的基础上,将卫生健康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开展的体卫融合方面的培训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鼓励医务人员提升体卫融合服务水平。

  同时,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在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中,注重强化体卫融合方面培训内容。江苏省体育局在每年组织的4000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中,增设了健康管理、基础医疗和急救课程。江苏省内体育院校加强与医院合作,建设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体卫融合人才。

  以苏州市为例,姑苏区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苏州市立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苏州市立医院除了开展专家对口支援、专家常态化坐诊,还帮助培养该中心两位全科医生取得了国家级运动处方师资格。

  为进一步扩大运动处方覆盖面,苏州市早在2016年就整合医疗机构、高校等各方资源,打造了“运动云医院”公益平台,集预防、诊疗、知识推广等功能于一体,包含云荟萃、云知识、云康复、云医疗四大板块,已有200余位体育、医疗领域专家入驻。患者不但可以在平台了解运动处方、科学健身相关知识,还可以实现线上问诊、线上开方、线上随访。

  郝跃峰表示,语言、药物、手术刀是医生的“三件宝”,如今还应该加上“运动”。“希望用我们的实践和探索,让更多人意识到‘运动是良医’,让更多人因运动而健康,因运动而受益。”

  (来源:中国体育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