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保能报销的越来越多,个人花费越来越少,再也不怕生病跑医院了。”近日,家住包场镇的何女士感慨地说。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医保局聚焦群众期盼,持续优化医保便民服务,不断强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切实发挥医疗救助减轻困难群众看病负担、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的作用,及时救助、据实救助、应救尽救,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近日,海门区医保局的医疗救助入选第四届“南通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坚持“广覆盖”
努力做到困难对象“一个都不少”
“你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这既是对孩子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份保障,也是减少家庭开支的有效办法。”近日,海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海入户宣传医保政策时这样告诉居民。
病有所医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推进全民参保扩面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海门区医保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做好居民医保参保筹资工作。组织“五心医保”政策宣讲团,结合“六走进六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注重发挥融媒体中心作用,开设《海门日报》“阳光医保”专版和海门医保微信公众号,与区融媒体中心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发布缴费通知,解读医保政策;印发宣传资料,通过村居干部,把医保政策宣传送进千家万户。
同时,海门区医保局通过比对户籍数据,对比上年度参保数据,对参保情况不明的人员,由镇村组织力量入户调查,核实未参保原因,把政策讲清楚,把意义讲明白,把道理讲透彻,引导居民积极参保。
截至8月底,海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77024人,参保人数已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98.24%。今年,海门在南通市居民医保免缴对象基础上,将海门居民医保免缴对象扩大至14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据统计,今年全年有22698人享受居民医保免缴政策,免缴金额1303.02万元。
“现在缴费特别方便,在手机上就能完成。”海门港新区幸福村党总支副书记赵晓烽说,农村居民参保意识越来越强,缴费也越来越积极了,因为大家明白缴费越高,报销比例越高。
坚持“明底数”
精准把握医疗救助对象基本情况
“各部门、单位在每月25日前报送本月动态调整名单给我们, 我们会根据各部门提供的名单,及时更新医疗救助数据库,确保困难对象第一时间享受到医疗救助政策。”海门区医保局待遇保障科科长陆晓娟介绍。
近年来,海门区医保局加强对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全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2020年,建立海门区医疗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医保局牵头,定期与区民政局、扶贫办、总工会、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组织部、卫健委等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共同抓好社会医疗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和机制建设。
医疗救助涉及的特殊对象类型多,情况复杂,有的还有多个身份,精准把握特殊对象信息,是确保特殊对象能不能享受相关政策的关键。对此,海门区医保局及时把区有关部门新审定的对象纳入“一站式”救助系统,并在系统中进行身份标注,救助对象具有多重身份的,按就高原则享受医疗救助待遇。
围绕“应救尽救”,海门区医保局还积极加强预警监测,每月向有关部门通报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在3万元以上参保人员名单。同时,进一步完善系统,加强信息沟通,做好救助对象信息比对、精准入库工作,确保救助对象一个不漏、一个不差,努力让困难人员就医不愁。
坚持“强保障”
全面落实医疗救助对象待遇
“感谢区医保局的好政策,让我的老伴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王女士告诉记者,近日,她的老伴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十分难受,被120急救车紧急送到海门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因他们是医疗救助对象,海门区人民医院当即开通“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第二天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到普通病房治疗。
据了解,该情况并不是个例,海门区医疗救助对象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的同时,还能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享受医疗救助政策,免去医疗救助对象个人垫资报销带来的不便。
家住海门街道培新村的低保边缘户周先生几年前不幸患上尿毒症,失去劳动能力,每个月几百元失独家庭补助成了他主要的收入来源。“像我们这种病人,幸好有政府的这个好政策,才延续了我们的希望。”周先生激动地说,“现在治疗费用基本上花不掉多少,平均下来五六块钱一天,大大减轻了我的医疗费用负担。”
海门区医保局对纳入城乡医疗救助即“一站式”医疗救助范围的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给予不低于医保范围内自付费用70%的医疗救助。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海门区共有15534人纳入“一站式”救助结算,累计救助106466人次,累计救助金额达1409.05万元。
(来源: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芃)